1950年,因受到不公正对待,中国遗传学奠基人李景均毅然前往香港,可因没有身份证件,他不能得到美国签证,同样无法前往其他国家,可当诺奖得主穆勒得知后,不仅亲自向美国国务院求情,还希望派人将李景均接到美国...... 李景均出生一个做桐油出口的商人家庭,条件不错,从小就接触到科学教育。 中学在英国传教士办的天津英中学院念书,1936年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拿了农学学士,主攻植物育种。 毕业后他没闲着,直接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专攻遗传学和生物统计,1940年拿到博士学位。他的论文主要研究群体遗传基础,那时候他已经对杜布詹斯基的书着迷,帮他定下研究方向。 1941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他在美国待得好好的,却决定回国帮忙搞科教。他坐邮轮回中国,为躲日本潜艇,船在海上转了51天才到九龙。 到岸没多久,日本偷袭珍珠港,香港就陷落了。他差点饿肚子,靠同学和地下渠道逃出来,辗转到广西桂林。 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教书时,他跟刘祖洞和徐道觉这些学者天天交流遗传问题,互相切磋,提升了不少专业水平。 抗战胜利后,他去北京大学农学院当系主任,还管农业试验场,1948年出了本《群体遗传学导论》,在遗传界影响挺大。那书系统讲了群体遗传理论,很多后来学者都参考它。 学校合并成北京农业大学后,乐天宇当上暂行校长,他对西方遗传学有批判态度,推动消灭摩尔根学派运动。李景均的课被停掉,职务也丢了。 这不光是学术分歧,还夹杂个人因素,乐天宇觉得李景均年轻有才,是潜在威胁。李景均本想为国家出力,却碰上这事,对国内学术环境失望透顶。 1950年3月,他夫妇俩借口探望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南下,经上海广州到香港。到香港后,他家就被搜查监视,这更让他觉得走对了路。 在香港,他写信给美国旧识求助,没想到信传到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穆勒手里。穆勒是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对李景均的书印象深。 他看信后,立刻行动,给美国国务院写信,强调李景均在遗传领域的价值,求特批签证。 穆勒还联系香港领馆官员,多次通信解释,甚至建议派人护送李景均一家去美国。他动员其他遗传学家联署支持,附上担保,还安排李景均书的评论在专业杂志上发,提升知名度。 李景均在香港等了14个月,期间不断去领馆递材料,回答官员问题。穆勒的信里列出李景均成就,比如那本导论书的贡献,说他是难得人才,对科学进步重要。 穆勒还亲自跟国务院官员沟通,推动签证批准。最终1951年5月,李景均一家从香港出发,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当生物统计研究员。 他在那专心研究遗传和统计,1955年出《群体遗传学》教材,成为领域标准书。1960年升教授,参与癌症化疗试验设计,分析数据评估效果。 1969到1975年当生物统计系主任,引入路径分析方法到遗传研究,1975年出《路径分析入门》,详细讲技术应用。退休后他还写论文,总共131篇,推动群体遗传发展,被国际认可。 李景均在美国一直到2003年10月20日去世,享年91岁,再没回中国。 李景均葬在匹兹堡,留下遗憾。但他的遗产活在书里和学生中。中国遗传学后来发展起来,也参考他的工作。
你遗传了哪些让人羡慕的基因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