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出事了”的模糊来电两小时后,黄升的父亲颤抖着双手,在网上看到了噩耗:儿子已在黏稠的矿浆中溺亡。起初,他和家人还以为是诈骗电话。
7月23日晚7点40分,黄升的父亲接到东北大学辅导员的电话,称黄升“出事了”,让家属速往内蒙古,但具体原因不详。挂断电话后,黄升父亲的第一反应是“骗子”,拨打儿子手机却已关机,全家陷入恐慌。
接下来的两小时,黄升的表哥李平峰在网上疯狂搜索,却一无所获。直到晚上十点多,新闻通报传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坠入浮选槽溺亡。全家这才明白,“人没了”。
01 寒窗苦读,却陨落浮选槽
遇难的6名学生均来自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该迎来大四生活,却因一场事故戛然而止。
黄升,2004年生,四川达州山村孩子,身高一米八,家族里唯一的985大学生。另一位遇难者刘林(化名),同样来自山村,是重庆巫溪县第一个985大学生,今年刚获保研资格,从小名列前茅,懂事孝顺。
这些平均年龄二十出头的学生,本应在实验室钻研,却成了安全管理漏洞的牺牲品。
02 浮选槽下的致命隐患
7月21日,51名东北大学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抵达内蒙古矿业公司。7月23日上午10点20分,悲剧发生:师生站在浮选槽上方格栅板平台参观时,格栅板突然翻转脱落,6名学生坠入充满黏稠矿浆的浮选槽。
浮选槽深6.4米,矿浆浓度如玉米糊糊,人一旦坠入,在重力作用下会沉到底部,失去视线。加上浮选机内部搅拌装置使矿浆不断翻腾,几乎无法自救。矿浆中还混合着化学药剂,槽内温度高达四十度左右,有专业人士直言,这种情况“比掉进混凝土搅拌机还严重”。
一同坠落的还有一名老师,但他幸运地只受了轻伤。
03 安全漏洞与虚假承诺
7月24日下午的事故调查通报揭示了事故原因: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多名学生同时站上格栅板,导致裂纹断裂,格栅板翻转脱落。
讽刺的是,今年2月25日,该矿业公司还曾宣布“顺利完成格栅板更换”,并宣称“2024年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然而,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
更令人愤怒的是,2023年应急管理部门就已发现该格栅板“承载力不足”并下达整改通知,但企业未予重视。
04 学校安全管理严重疏漏
作为实习组织方,东北大学的安全管理同样存在严重问题。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这次实习是学校组织的,要求该专业大三升大四约五六十名同学全员参与,与毕业要求挂钩。一位大学老师坦言:“我都没有听说过浮选有什么安全的问题。”这种麻痹思想最终酿成了悲剧。
05 家属含泪追真相
24日,黄升的父母和姐姐抵达内蒙古满洲里。姐姐代表家属表达了唯一诉求:“还原真相,不要让相关的人逃脱责任。”其他遇难学生家属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李平峰回忆起表弟的点点滴滴,悲痛欲绝。刘林的堂妹也回忆起与堂哥的最后一次聊天,如今这句话成了令人心碎的遗言。
目前,涉事车间已全线停产整顿;企业三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启动校内问责程序,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企业与学校已与遇难学生家属取得联系,正协商赔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件提级调查。
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6名学生的遗体没有损坏,保持着原样。但家属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完好”——那个懂事的“黄肥肥”、那个靠家教补贴家用的刘林,永远留在了异乡的矿浆里。
浮选槽边,一块今年2月刚更换的格栅板静静躺着,焊缝上的陈旧性裂纹如同一个行业的伤疤。六个年轻的生命沉入矿浆的那一刻,安全口号在现实面前碎成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