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为摸清美军阵地虚实,连长命令一名志愿军战士去抓个"活口"。谁知小战士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3 01:20:40

1953年,为摸清美军阵地虚实,连长命令一名志愿军战士去抓个"活口"。谁知小战士失手击毙俘虏,情急之下竟灵机一动,做出个惊人之举,谁料这一举动后来竟立下奇功。 【消息源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档案(1953年5月作战记录)、《抗美援朝侦察兵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81师师史编纂委员会《铁血181》(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 1953年5月的朝鲜半岛,山里的野花刚冒出头就被炮火震得七零八落。李如成蹲在鱼隐山南坡的掩体里,把最后半块压缩饼干掰成三份,递给副班长杨锡光和小个子邓成志时,三个人谁都没说话——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次分口粮了。 "听说了吗?三连昨天又少了两个。"邓成志突然压低声音,手指在太阳穴旁边比划了个"飞走"的手势。杨锡光瞪了他一眼,转头却看见李如成正盯着自己沾满泥的胶鞋发呆。这个四川娃子参军时才十八,现在眼睛里却像灌了铅似的沉。 黄昏时分,连部的通讯员猫着腰钻进来,棉袄后背上全是爬山时蹭的松脂。连长咬着半截铅笔头布置任务时,洞顶的煤油灯正好在他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要活的,至少得是个排级军官。明早六点前,我要看见能开口说话的美国鬼子。" 凌晨两点,三个黑影顺着排水沟滑下山坡。李如成摸到溪边时,裤腿里突然钻进个活物,吓得他差点喊出声。"慌啥子?田鼠都比你有出息。"杨锡光嘴上骂着,手却飞快地帮他把裤脚扎进袜筒。他们穿着朝鲜老乡的衣服,腰里别着缴获的柯尔特手枪,邓成志背上还绑着捆晾衣绳——这玩意比军用的攀岩索更不起眼。 第一道铁丝网比预想的容易,美国兵最近明显懈怠了。李如成用树棍挑着件破衬衣晃了晃,岗亭里连个哈欠声都没传出来。倒是邓成志扒开第三个罐头盒时,金属碰撞声惊动了巡逻队。 "别动!"杨锡光从背后勒住落单哨兵的瞬间,李如成闻到了浓重的须后水味道。这个金发大兵挣扎得比预想厉害,邓成志情急之下把晾衣绳多绕了两圈。等他们发现俘虏脸色发紫时,杨锡光试颈动脉的手已经抖得像风中的芦苇。 "日他先人板板!"邓成志一拳砸在树干上,震下几片嫩叶落在尸体睁着的蓝眼睛上。李如成突然开始解死人的皮带扣,另外两人看疯子似的瞪着他。"你们记不记得三连炊事班老王?"他边说边往身上套美军制服,"上月送饭走错路,美国兵还给他敬礼咧。" 伪装比想象中顺利。李如成歪戴着钢盔坐在弹药箱上,故意让手电筒光柱晃过自己胸前的身份牌。杨锡光他们藏在十米外的散兵坑里,能清楚听见他哼走调的小曲——是文工团上周刚教的《阿里郎》。 当皮靴声从主阵地方向传来时,李如成后颈的汗毛全都竖了起来。来者用手电照他领章时,他故意把钢盔往下一拉。"怀特?你的巡逻报告呢?"英语混着薄荷味扑面而来,李如成余光瞥见对方腰间的中尉徽章,心脏差点蹦出喉咙。 杨锡光的飞扑像道黑色闪电。美国军官后脑勺撞在机枪支架上的闷响,让李如成想起老家杀年猪时的场景。他们用臭袜子塞住俘虏的嘴时,这个白净的年轻人突然用中文说了句"别杀我",三个侦察兵顿时像被雷劈了似的僵在原地。 撤退路线选在了东侧山谷,没想到美军在那里新埋了跳雷。邓成志推开杨锡光的瞬间,爆炸气浪把李如成直接掀进了小溪。等耳鸣消退后,他看见副班长正用牙齿撕急救包,而邓成志的左脚已经留在了三米外的弹坑里。 "走...走啊!"邓成志把俘虏的绑腿塞给李如成时,血沫子不断从嘴角溢出来。杨锡光拖着断腿爬过来想背他,却被他用最后力气推了个趔趄:"你小子...记着...给我娘说...我是吃罐头撑死的..." 李如成拽着俘虏蹚过冰凉的溪水时,背后传来声闷响。他没回头,但知道邓成志兜里那颗光荣弹终于派上了用场。天亮前,他们在一处废弃矿洞遇上了接应部队。杨锡光被抬上担架时突然抓住李如成的手:"那个美国佬...刚交代了炮兵坐标..." 三天后,志愿军炮火精准覆盖了美军第七装甲连的集结地。战报传到师部时,李如成正蹲在炊事班门口啃馒头。老王往他兜里塞了盒牛肉罐头,标签上印着他不认识的英文——和那天在溪水里泡胀的包装一模一样。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