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爱因斯坦爱上了表姐,疯狂的他连孩子都不要了,还用诺贝尔奖金做诱饵,成功逼迫妻子离婚。然而,与表姐结婚之前,他纠结的对表姐说:“我到底是该娶你呢,还是该娶你的女儿?” 1911年,32岁的爱因斯坦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了,但他家里却乱成了一锅粥。他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利奇的婚姻,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米列娃可不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和爱因斯坦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同班同学,是当时班里唯一的女生。一个能和年轻老爱一起探讨物理学的女人,智商绝对在线。他们曾经是灵魂伴侣,一起学习,一起研究,甚至有人说,米列娃在相对论的早期工作中也有贡献。 但天才的爱情,也逃不过柴米油盐的磨损。两个儿子相继出生,米列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家庭,而爱因斯坦呢?他的世界越来越大,从伯尔尼到布拉格,再到柏林,他的身边围绕着欧洲最顶尖的头脑,而米列娃的世界,却只剩下了厨房和孩子的哭闹声。 差距,就这么拉开了。爱因斯坦需要一个能仰望他、崇拜他、照顾他生活的人,而不是一个和他争论学术、满腹牢骚的“同事”。 这时候,一个完美的角色登场了——他的表姐,艾尔莎。 艾尔莎比爱因斯坦大三岁,离异,带着两个女儿。她和米列娃是完全相反的类型。她不懂什么相对论,但她懂生活,懂怎么照顾一个声名鹊起但生活上像个孩子的男人。她会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为他整理乱糟糟的文稿,用一种近乎母性的温柔包围着他。 对当时心力交瘁的爱因斯坦来说,艾尔莎就像一艘温暖的港湾。1912年,他回到柏林,和表姐重逢,干柴烈火,迅速点燃。他开始给艾尔莎写露骨的情书,抱怨米列娃的“阴沉”和“嫉妒”。 这事儿很快就瞒不住了。米列娃带着两个孩子追到柏林,想挽回婚姻,结果呢?爱因斯坦给她开出了一份堪称“史上最冰冷丈夫”的协议。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A. 你要保证: 我的衣服和被褥都整洁完好。 我的一日三餐都按时送到我房间。 我的卧室和书房都保持整洁,特别是我的书桌只能由我使用。 B. 你要放弃与我所有的私人关系,除非是社交场合需要。 C. 你要保证: 我在家时,你不能和我坐在一起。 我在家时,你不能和我一起出门或旅行。 在我要求时,你要停止和我说话。 在我要求时,你要立刻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 你品品,这哪是夫妻?连个合租的室友都不如。这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情面,全是冷冰冰的控制和疏离。米列娃心都碎了,带着孩子回了苏黎世。分居,已成定局。 分居后,离婚就提上了日程。但米列娃不同意。一方面,她还爱着这个男人;另一方面,离婚后她和孩子的生活怎么办? 爱因斯坦为了尽快挣脱这道枷锁,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他当时已经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对自己获奖这事儿,信心十足。于是,他给米列娃写信,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条件:“等我得了诺贝尔奖,就把全部奖金都给你。你同意离婚,这笔钱就是你的;不同意,你一分也拿不到。” 这是什么概念?1921年的诺贝尔奖金,高达32000美元,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足够米列娃和两个孩子一辈子衣食无忧。 他成功了。1919年,米列娃同意离婚。三年后,爱因斯坦果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遵守承诺,将奖金悉数转给了米列娃。 这场持续了近十年的拉锯战,终于用钱画上了句号。爱因斯坦自由了,可以去迎接他的新生活了。然而,故事的高潮,或者说,更让人大跌眼镜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就在和米列娃办理离婚手续,准备迎娶表姐艾尔莎的当口,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事。他犹豫了。 他的目光,竟然在艾尔莎和艾尔莎的大女儿伊尔莎之间摇摆。 伊尔莎当时二十岁出头,年轻、活泼,是爱因斯坦的忠实崇拜者。她把这位未来的继父当成偶像,甚至在他的鼓励下担任过他的秘书。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爱因斯坦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根据历史学家们披露的信件,爱因斯坦竟然真的向伊尔莎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让她来选择:他究竟是该娶她母亲艾尔莎,还是娶她? 伊尔莎被吓坏了。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一切。她对爱因斯坦有崇拜,或许也有一丝少女的迷恋,但她最终还是理智地拒绝了。她写道,她对爱因斯坦的感情更像是对父亲。 1919年6月,在与米列娃正式离婚几个月后,爱因斯坦和艾尔莎结婚了。这场在婚前就充满波折的关系,终于尘埃落定。
1911年,爱因斯坦爱上了表姐,疯狂的他连孩子都不要了,还用诺贝尔奖金做诱饵,成
原上花绽放
2025-07-22 04:03:5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