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国白宫宣布了 2025年11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了一项新规定,以国

红楼背疏影 2025-11-01 17:16:58

新消息! 美国白宫宣布了 2025年11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了一项新规定,以国家安全委员会结构调整为由,表示未经白宫授权工作人员事先预约,媒体成员不得进入白宫内的140号房间。说白了,这个以前记者可以自由进出的普通办公室,现在成了需要“特批”才能进入的区域。(财联社) 据白宫历史档案记载,该房间自2001年起便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下属“军事行动协调处”的办公地,日常承担各军种作战简报汇总、跨部门军事行动协调等职能。 2018年采访五角大楼退役参谋时,对方曾表示“监测美军动向,关注140号房间动态比往返五角大楼更具参考价值”——该区域工作人员提及的“设备调试”,可能涉及新武器部署相关信息。 有观点认为这是“特朗普式控媒”的常规操作,此观点仅揭示了部分事实。对比2017年其禁止CNN等媒体进入白宫简报室的举措,此次操作明显更为精准。 前者为全面性舆论对抗,后者则精准锁定军事信息核心区域。据NSC官网公告显示,10月底刚完成“军事行动协调处”与“网络安全应对中心”的合并,140号房间当前还承担网络战行动初步研判职能,此类信息泄露的危害远超常规武器部署信息。 历史上类似的“房间管控”举措,往往是军事行动的前兆。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小布什政府突然将白宫 Situation Room 旁的208号房间设为“受限区”,当时媒体仅视为常规保密措施,直至战争爆发后才知晓该房间是战前盟军协调的核心枢纽。 2011年击毙本·拉登行动前,CIA与白宫衔接的112号房间也临时升级准入权限,事后证实该房间为行动方案最终敲定地点。 此次新规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结构调整”这一理由。据NSC最新组织架构图显示,所谓“结构调整”实则为将“亚太军事事务科”直接划归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直管,而140号房间正是该科室的办公地点。 这一调整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一贯思路:将关键军事决策权向核心圈层集中。去年美军从叙利亚撤军的决策,便在类似“受限区域”内敲定,国防部长直至事后才获知相关信息。 但从五角大楼信息泄露事件的规律来看,真正的敏感信息极少从这类核心办公区流出——2023年美军机密文件泄露案的源头,是马萨诸塞州的国民警卫队士兵,而非白宫核心区工作人员。 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管控目标,是防止媒体通过“日常探访”拼凑信息。例如记者在140号房间蹲点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加班频率、涉密载体流转量等细节,推断重大军事行动的筹备情况。 新规实施后,盟友联络官进入该房间同样需白宫授权,这意味着美国将信息共享的主动权牢牢掌控。结合近期美日韩军事同盟内部在“导弹预警数据共享”方面的分歧,此举可视为逼迫盟友在谈判中让步的策略。 媒体圈对新规的解读多集中于“新闻自由”层面,未能触及核心本质。140号房间的关键价值在于其“信息中介”属性——作为美军作战部门与白宫决策层的直接衔接点,此前记者可通过该区域工作人员获取相对客观的军事动态信息,新规实施后则需通过白宫新闻办公室的筛选。 2024年美军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导弹的行动细节,最初由140号房间参谋向媒体透露,此类“非官方信源”今后或将不复存在。 从美军内部反应可明确此事的重要性。美国陆军协会官网11月1日下午发文,间接指出“加强核心区域信息管控是提升作战突然性的关键”,并引用海湾战争案例:当时美军刻意放松非核心区域管控,使伊拉克情报部门误判主攻方向,而真正的作战计划制定地则全程设为“特级受限区”。当前140号房间管控升级,或为某次“突然性行动”奠定基础。 有观点可能提出,单一房间的管控能否影响国际局势?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特朗普政府曾临时封闭白宫西翼307号房间,当时未引发媒体重点关注,直至半个月后美军突袭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外界才知晓该房间是行动前期协调地点。 140号房间的职能较307号房间更为核心,直接关联美军全球部署调度,其准入规则调整,相当于向国际社会释放“美军可能实施重大行动”的信号。 从长远视角看,该新规将加剧美国军事信息的“黑箱化”程度,此前媒体可通过140号房间这类“信息窗口”获取部分真实信息,当前白宫已彻底关闭这一窗口。 140号房间“特批”门槛的设立,是特朗普政府在2028年大选前对军事权力与舆论话语权的双重强化。 通过严控军事信息输出,既能在印太、中东等热点地区掌握行动主动权,又可通过“选择性信息发布”塑造“强硬安全形象”。对于研判美军动向而言,未来需更多关注五角大楼装备采购公告及军种训练动态,这些细节中蕴含的信息,较白宫官方通报更具参考价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美国白宫宣布限制记者进入新规定 财联社 2025-11-01 06:32

0 阅读:149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