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把3nm以下EDA工具列入禁运清单,深圳新凯来36小时内直接甩出两款100%自研工具——NeoVista和QuantumPEX,性能反超国际主流,还能跑3nm设计。 这不是应急,是早就憋着一口气。国产EDA过去总被说“能用就行”,现在不一样了。 EDA这东西有多关键,它可不是普通软件,是芯片设计的"超级图纸软件",没有它,再先进的芯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你想想盖摩天大楼,要是没有精准的设计图纸,工人根本不知道钢筋在哪、管线怎么走,更别说抗地震抗台风了,芯片比大楼精密万倍,3nm的芯片里能塞下几百亿个晶体管,每个都小到接近原子级别,靠工程师手动设计根本不可能。 这时候就得靠EDA工具,从芯片的功能设计、仿真测试到最终的生产版图,全流程都得它把关。 以前有数据说,设计7nm芯片,有EDA工具要花6亿美元,没有的话得1200亿美元,差200倍的成本,你说它关键不关键? 更让人憋屈的是,这东西长期被美国人攥在手里,全球74%的EDA市场被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三家美国企业垄断,咱们中国市场里,这三家的份额更是超过80%,国产化率才刚到11.5%。 以前咱们设计成熟制程的芯片,还能凑合用些中低端工具,可到了3nm这种先进制程,核心工具全得看人家脸色。 美国这次禁运,就是想把咱们的先进芯片设计路彻底堵死,觉得没了他们的工具,咱们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可他们没想到,深圳新凯来早就把功课做足了,这家2021年成立的企业,背后是深圳国资的真金白银支持,注册资本15亿,从一开始就盯着“别人做不了、也不卖给我们”的硬骨头啃。 这次发布的NeoVista和QuantumPEX,可不是简单的“能用就行”,而是实打实的性能反超,国外的工具设计3nm芯片,光是修正图形畸变就得处理上亿个点,耗时又耗力,新凯来的工具不仅能把这个过程提速40%,还能支持多人一起协作设计,首版成功率比行业标杆还高30%。 更关键的是,它能完美兼容咱们的国产操作系统,以前工程师得在国外系统上干活,现在终于能在自家平台上完成全流程设计,这才叫真的自主可控。 有人说这是“黑马逆袭”,我倒觉得这是必然结果,这些年咱们在半导体领域吃够了“卡脖子”的亏,早就明白光靠买是走不远的。 深圳更是把政策、资本、人才拧成了一股绳,一边给钱给政策,让企业敢投长期研发;一边搭起产业平台,让新凯来这样的企业能和科研机构、晶圆厂抱团。 就像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早就用着设备做测试,这种科研和产业的联动,才能让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打磨升级。 不是36小时突然造出来的奇迹,是几千个日夜的技术积累,终于在禁运的节点上厚积薄发。 更提气的是,新凯来这次是“软硬双响”,不光EDA突破了,还拿出了90GHz的超高速示波器,这东西以前美国只卖60GHz以下的给咱们,超过这个带宽就禁运,现在咱们自己做的比他们还强。 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的突破不是单点冒头,而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在“补链”之后开始“破局”了。 以前大家关注芯片设计企业能拿到多少订单,现在都盯着设备、EDA这些基础环节,这才是产业成熟的样子,就像投资人说的,以前是投“一棵树”,现在要投“一片森林”。 回想三十年前,咱们其实有过国产EDA的萌芽,1993年就搞出了熊猫系统,可后来因为国际禁运解除,就放松了自主研发,转头依赖进口,这一松就是几十年。 直到这些年美国不断加码封锁,才逼着咱们重新把自主可控当回事,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这些企业先在模拟电路、良率分析这些领域撕开缺口,新凯来再在3nm先进制程上临门一脚,这是一条踏踏实实的突围路。 可能有人会问,就两款工具能改变格局吗?确实不能一蹴而就,国际巨头几十年攒下的生态壁垒还在,国产EDA的整体份额离赶超还有距离。 但这两款工具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人做不出高端EDA”的神话,在于让行业看到,只要政策给够支持、资本愿意耐心等待、人才能够安心钻研,咱们就能啃下硬骨头。 美国越是封锁,越能激发咱们的斗志,以前“能用就行”的心态早就过去了,现在咱们要的是“好用、顶用、比他们的还好用”。 看着新凯来在湾芯展上被围得水泄不通,听着工程师说“终于不用看别人脸色设计芯片了”,真心觉得这口气憋得值。 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胜利,是深圳的创新土壤种出的果实,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攒足了劲的一次爆发。 往后再有人说咱们造不出高端EDA,咱们就能挺直腰杆告诉他:3nm的工具都能自研,更先进的还在路上。美国的禁运枪响,反而成了咱们国货亮剑的冲锋号,这就是中国芯的底气。
新凯来基本等于华为,所以你可以这么说,华为有自己的EDA软件了,这个我在桂林电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