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朱枫被捕,为守住秘密,她将2两重的金子取下,分多次进肚子,吞金后,她

品古观今吖 2025-07-26 11:17:37

1950年,朱枫被捕,为守住秘密,她将2两重的金子取下,分多次进肚子,吞金后,她痛苦倒地,谁知这时,一个特务推门而进!

1950年2月的一个寒夜,舟山定海看守所的牢房里,朱枫蜷缩在角落。

黑暗中,她摸索到贴身藏着的金锁片和大衣衬里的金手镯,这是她最后的武器。

二两多重的金子被她咬成碎片,混着冷水硬生生咽下。

剧痛撕裂脏腑,她蜷倒在地,意识模糊间听见铁门"哐当"打开,特务的惊呼刺破死寂:"快叫医生!她不能死!"

朱枫原名朱谌之,1905年生于浙江镇海朱家花园的富商之家。

白墙黑瓦的深宅里,她师从书法大师沙孟海,学诗画、习刺绣,本可做一世闺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碎宁静,26岁的她抛下书画卷轴,变卖家产支援抗战。

一枚母亲遗赠的3克拉钻戒化作3000元善款,连同金石收藏悉数捐给前线将士。

丈夫病逝的悲痛未消,1937年卢沟桥烽火再起。

她将女儿托付亲人,奔赴武汉新知书店,中共地下联络点。

同志回忆:"她机敏干练,热忱似火。"

最危险处总有她的身影:皖南事变后三探上饶集中营,乔装农妇送药送粮,助丈夫朱晓光越狱;在上海遭日军逮捕,酷刑下守口如瓶,出狱当夜竟爬回被封的店铺,冒死取走党的经费存单。

1949年深秋,香港码头海风凛冽。44岁的朱枫攥着"陈太太"假护照,回望大陆满心不舍。

赴台前她写信给丈夫:"常忆霞浦路吃粥挑粪,嘉陵江畔月黑候我...后半生该有快乐了。"

彼时台湾阴云密布,她以探亲之名住进继女家,真实使命是联络中共地下党最高负责人蔡孝乾与"密使一号",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

7次秘密会面中,她传递的情报震惊中南海:空军驻地、战车数量、绝密军事图...毛泽东亲批:"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任务完成后,她写下"凤将于月内返里",却不知叛徒已撕开生的缝隙。

1950年1月,蔡孝乾被捕叛变,供出数百名同志。特务冲入朱枫继女家时,她已借吴石签发的通行证飞抵舟山。

追捕者封锁海面,悬赏重金搜捕"穿碎花旗袍的女人"。藏匿半月后,定海存济医院的好友家中响起砸门声,她落入魔掌。

审讯室里,皮鞭抽裂旗袍,烙铁灼焦皮肉。

"女流之辈撑不久!"特务头子冷笑。威逼利诱轮番上演:许以自由、金钱,甚至假称"你女儿在等你"。

她始终沉默,直到被扔进鼠虱横行的囚室。

那个寒夜,她吞金明志,却因特务突查被强行救回。

胃部X光片留下四枚金饰残影,连敌酋谷正文都叹服:"党性坚强,学能优良!"

刑场最后的黎明,她身着血污的碎花旗袍,从容走向台北马场町。

枪响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七颗子弹穿透胸膛,45岁的生命化作孤岛晨光。

2010年,上海学者潘蓁翻查台北殡仪馆名册时,手指猛然顿在"朱湛文"三字上,这竟是朱谌之骨灰坛的误登记!漂泊60年的忠魂终回故里。

2011年7月,镇海革命烈士陵园青松肃立,女儿朱晓枫轻抚墓碑:"妈妈,回家了。"

庭院石碑刻着"英烈伴读",每年新生在此宣誓。

铜像中的她目光沉静,望向烟雨迷蒙的甬江,那里曾回荡少年们传唱的歌:"英烈伴读得天赐,为国岁岁育新人。"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