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求助信,递给了陈毅市长......
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凌维诚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在街头巷尾挣扎求生。
天是灰的,人心更是悬着的,她看着几个饥饿而疲倦的孩子,握紧手里早已磨破边的布口袋。
口袋里揣着一封连夜写就的信,皱巴巴的纸上是她咬紧牙关挤出来的字。那是写给新上任的上海市长陈毅的求助信。
她知道,这是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微弱得像是风里的蜡烛头。
谁不知道谢晋元将军?
1937年淞沪会战,他率领着四百多位战士。被称为“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这块钢铁坟场里,硬是扛住了日寇四天四夜的猛攻。
枪林弹雨,弹尽粮绝,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女童子军杨惠敏冒死送国旗的画面,连同那句“人在阵地在”的呐喊,早已烙进所有中国人的心头。
林青霞早年电影《八百壮士》,还有后来让无数人热血难凉的《八佰》,讲的正是这个不能忘也不敢忘的故事。
英雄轰然倒下,留给妻儿的却是无边黑夜。
谢将军在四行仓库一战后撤入租界,不幸被叛徒刺杀,壮志未酬,年仅36岁。
妻子凌维诚的天一下子塌了。她一个女人,硬是擦干眼泪,拖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挣扎求生。
当过老妈子,洗过粪桶,为了几个孩子不饿死,什么样的活计都咬牙去干。
好年华耗尽了,力气也一点点被抽走。孩子们懂事又心疼的眼神,是她唯一的光亮。
1949年5月28日,上海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出任首任市长。
街头红旗招展,可凌维诚脚下的路却越走越窄。
实在无路可走,她才鼓起最后一丝勇气,拿起那支早已干涩的笔,诉说一家五口的绝境。
信写好了,怎么送?市长岂是随便能见的?
凌维诚打听到市府所在,揣着那封重似千钧的信,抱着豁出去的心,一步步挪到戒备森严的大门口。
“什么事?”门口持枪的卫兵目光警惕地扫过来。 “同志,我……我想见见陈毅市长。”
“找市长?什么事?市长忙着呢!”卫兵语气生硬地拒绝。
她几乎要绝望地转身,眼泪在眶里打转,却猛然想起那个名字,“麻烦您……麻烦您通报一声行吗?就说……就说我是谢晋元的家属。”
“哪个谢晋元?”卫兵一愣。
“四行仓库……守四行仓库那个谢晋元……”话音刚落,她清楚地看到卫兵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了,眼神里涌起的是满满的敬意。
那个名字,是抵抗侵略的号角,是万千军民心中的丰碑。
“您等等!您千万等等!”卫兵接过那封信,二话没说,转身几乎是跑着冲进了大楼。
没人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只听说陈毅市长在办公室看完信后,拳头狠狠砸在桌面上。
很快,凌维诚被恭恭敬敬请进了市府办公室。
陈毅看着这个瘦弱憔悴,衣着破旧的女人,看着她身后四个怯生生又茫然的孩子。
再看看信里那些令人揪心的字句,流落街头、饥寒交迫、上学无门……这位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新市长,眼眶红了。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多余的话:“谢将军为国家流过血,人民和他的遗属绝不能受委屈!”
命令下得快如闪电,不容一丝迟疑。
凌维诚当天傍晚就收到消息:愚园路上一处干净整洁的房子,钥匙交到了她手上。望着能遮风避雨的新家,她和孩子们抱头痛哭。市长说话算话!
随后,市参事室的通知来了,一份能够养活家人的工作落到了凌维诚的肩上。
再后来,最让母亲揪心的孩子读书问题也彻底解决,政府直接承担了四个孩子所有学费。
一重担子猛地卸下来,凌维诚感觉背脊第一次挺直了些,昏沉的天光里透进了暖。
这不是施舍,是人民对英雄最深沉的告慰。
历史记住了孤军营长谢晋元和他部下誓死不退的身影。
历史也记住了这一刻:当上海翻开新的一页,那位曾与谢晋元将军分属不同阵营的陈毅市长,对着英雄的遗孀伸出的援手如此果断而炽热。
只因为在他们心中,为这片土地拼过命、流过血的,都是中华的英雄儿女!这份超越立场的情义与胸襟,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筋骨与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