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国军中将被俘后,竟自称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可毛主席并没有见过他,他

古史 2025-11-17 14:51:22

1947年,一国军中将被俘后,竟自称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可毛主席并没有见过他,他究竟是谁?又为何会成为解放军的阶下囚?   1924年的春天,广州黄埔军校迎来第一批学员,其中一个叫韩浚的湖北青年,带着一身热血考入一期,进校没多久就入了党。   这届学员后来出了不少名将,韩浚起初也没掉队,毕业后跟着部队打东征、平广东,后来还被派去苏联红军大学深造,实打实是革命队伍里的重点培养对象。   1926年回国赶上北伐,他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连长做起,很快就升了张发奎部十一军教导营营长。   1927年夏斗寅叛变,正是叶挺亲自指挥他带兵反击,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时候的韩浚,是革命阵营里响当当的军事骨干。   同年六月,武昌成立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党组织派卢德铭当团长,韩浚做参谋长。   这个团不一般,营连排干部里三分之一是党员,说是张发奎的部队,实际是共产党掌握的武装。   八月一日南昌起义枪响,警卫团当晚就收到两封电报,一封是起义部队喊他们去会合,一封是张发奎叫他们去九江待命。   卢德铭和韩浚一碰头就定了主意,借着张发奎的命令坐船到黄颡口上岸,绕开九江直奔南昌。   部队走到奉新才知道起义大军已经南下,没法会合就转去湘鄂赣边界的修水休整,路上还跟平江、浏阳的工农义勇队合了兵,后来改成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成了秋收起义的主力之一。   为了请示下一步行动,卢德铭、韩浚和辛焕文乔装去了武汉,找到党的负责人向警予。   那时候八七会议刚开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已经定了,向警予直接任命卢德铭当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当副总指挥,辛焕文做党代表,让他们赶紧回修水带兵。   谁也没料到,返程路上遭遇反动民团袭击,辛焕文当场牺牲,韩浚受伤被俘,只有卢德铭突围后回了部队。   韩浚被关了半年才被朋友保出来,再去找党组织时,武汉的地下联络点早被破坏,曾经的同志要么被捕要么转移,他就这么跟组织断了联系。   没了组织依靠的韩浚,辗转到广东、上海找活路,一度参加过黄埔同学的反蒋组织,可1930年中原大战后汪精卫倒台,这个组织也散了。   他混得穷困潦倒时,蒋介石派人来拉拢,说黄埔学生都是亲兄弟,过去的分歧不算数,回去就给官做。   韩浚动了心,点头效忠蒋介石,成了中央军校的教官,彻底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后来他跟着国民党“围剿”红军,打抗战时升了七十三军军长,到了解放战争,更是成了蒋介石手里的一张“王牌”。   1947年鲁南会战,蒋介石硬逼着七十三军南下,韩浚一开始压根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真到了山东才傻了眼。   解放区里老百姓都跟解放军一条心,国民党军队连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部队摆成百多里的长蛇阵,一举一动全被解放军摸得清清楚楚。   莱芜战役打响那天,他带的七十三军刚出城就被围了,右边的四十六军一乱,把他的指挥系统也冲垮了,军长找不到师长,士兵只顾着逃命。   他带着几千残兵冲到吐丝口,迎面就是解放军的枪声,再往博山跑,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最后高级参谋黄炎勋劝他找解放军:“军长,我不愿意回南京,也不想离开解放区。我们去找解放军,就住在解放区内,好吗?”   他没吭声,黄炎勋见他默认,于是大喊:“这里有没有解放军?”解放军闻声赶来,还连夜备了饭菜招待他。   被俘后的韩浚,在战犯管理所待了十四年,1961年获得特赦。   回到武汉后,他没闲着,当起了湖北省政协委员,把自己经历的北伐、抗战往事都写下来,成了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韩浚没说谎,他确实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只是没赶上参战。   韩浚这一辈子,最关键的岔路口就两个。   年轻时揣着真信仰闹革命,硬仗恶仗都敢打,可被俘失联后,心里的那股劲就松了,穷途末路时被官禄打动,走上了反方向。   后来被特赦,又能沉下心写文史资料,也算给历史留了点实在东西。   评说他不能只看一头,早年的革命功劳抹不掉,后期对抗人民的错也避不开,晚年的补救也算尽了一份心。   人这一辈子,走得再远,起点的信仰、关键处的选择,从来都藏着最后的结局。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像韩浚这样经历复杂的历史人物,该从哪处细节去读懂他的一生? (信源: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人民网)

0 阅读:0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