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突然宣布了自己的立场: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据媒体报道,此话在公开场合释放,外界解读为对台海局势发声。 这一下把目光直接投向台海,口径与美日更接近,声音不小,但能否落到行动,得看底子和能力。 这话听着挺中立,实则藏着不少模糊地带,核心问题在于:只谈“不支持武力改变现状”,却绝口不提“台独”分裂才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外交部早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一个中国原则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空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铁打的事实,不反对“台独”的所谓“维稳”,本质就是在纵容分裂行径。德国外长这套说辞,跟美日那种“口头劝和、实则拱火”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想在台海问题上插一脚,却刻意回避问题的根源。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德国的前后矛盾。一边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边给“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敞开大门,让这种煽动台海暴力冲突的人窜访德国,这不是明晃晃打自己脸吗?之前德国外长本来计划访华,结果临行前炒作涉台言论,被中方严厉驳斥后行程直接泡汤,转头又在公开场合放话,这种“麦克风外交”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王毅早就当面指出,中德之间该沟通对话,但不能搞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德国显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德国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以理解,但找平衡不等于踩红线。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本该更清楚主权不可侵犯的道理,可现在却跟着美日掺和中国内政,实在让人费解。要知道,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24年中德贸易额还突破1.5万亿元,德国的汽车、化工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巴斯夫CEO早就喊话,想在化工行业保持增长就必须扎根中国市场,德国政府难道忘了自家企业的生计?之前跟着美国搞半导体限制,结果自己汽车芯片供应紧张,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12%,这种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所谓“落到行动看底子和能力”,德国的底子其实很清楚——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外交上却想跟着美国搞“印太战略”,这种左右摇摆的心态根本撑不起它的“表态”。之前德国军舰执意过台湾海峡,还想炒作“航行自由”,结果被解放军全程跟监警戒,中方直接点明“这里没有国际水域”,算是给德国上了生动一课。现在光靠嘴说“不支持武力”,却不停止纵容“台独”、干涉内政的小动作,这样的表态谁会当真? 其实德国的尴尬处境不难理解,一边是美国的施压,一边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想两头讨好最终只会两头落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容不得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这不是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不能触碰的红线。中方同意德国财长近期访华,说白了就是给德国一个机会,让它想清楚到底是要务实合作,还是要跟着搞阵营对抗。 真要想维护台海和平,德国该做的不是跟着美日喊口号,而是拿出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明确反对“台独”,停止给分裂分子提供舞台,不再搞那些干涉中国内政的小动作。嘴上说得再漂亮,没有实际行动支撑,终究只是空话。国际社会都看得明白,谁在真心维护和平,谁在背后拱火挑事,历史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