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我军副司令黄骅在开会时,被冲进来的一伙人杀害。可当时凶手的官职太大,

幕沧小澜 2025-11-15 19:51:04

1943年,我军副司令黄骅在开会时,被冲进来的一伙人杀害。可当时凶手的官职太大,竟然没有人敢动,直到解放后毛主席下令,将他抓起来枪毙。 邢仁甫曾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犯案后化名“罗镇”,混进国民党当上地方长官,还妄想用新身份洗掉过去。直到天津解放,他被抓出真名,罪行也随之曝光。 那年盛夏,下着细雨的大赵村,原本是一场军事会议。黄骅,这位年仅三十多岁的副司令,正和几位干部讨论反扫荡的部署。傍晚六点,门忽然推开,冯冠奎带着十几人闯进来,谎称汇报任务。 黄骅刚站起身,枪口就对准了他的额头,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八名干部和警卫倒在血泊中,杀人者扬长而去。这件事震动了整个边区,而幕后正是邢仁甫。 邢仁甫不满上级要调他去延安,把位置交给黄骅,他认定这是黄骅在背后搞鬼。其实,从黄骅到任那天起,两人的差距就决定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邢仁甫贪图享乐,在最困难的时期修建豪华别墅,还公开抛妻另寻伴。对组织安排的干部,他处处排挤。 黄骅却是从红军班长一路干到团参谋长,走过长征,在部队像战士一样穿旧军装,不舍得浪费一分钱,困难时还要省出粮食去救济百姓。这样两个人的碰撞,最终让邢仁甫动了杀心。 黄骅牺牲的消息传出后,组织迅速派人对邢仁甫施压,但他拒不回头。原本追随他的干部一个个离开,剩下的只是几名同样双手染血的心腹。 走投无路的他先逃到天津,再跑到洛阳投靠国民党得到“司令”头衔,试着重组队伍,却发现早已人心尽失。 他又投降日本人,成了地方汉奸,甚至写下效忠誓词。日本投降后,他重新改名,借国民党身份掩护自己。 七年的漂泊,到头来只是换来万人公审的现场。1950年,盐山县城东的枪声结束了邢仁甫的一生。他曾有战功,却一步步从革命者变成叛徒,和那帮动手的心腹一样,没有逃过历史的清算。 另一边,黄骅则被人民记在心里。新海县改名黄骅县,后来又设市,他的名字被列入国家烈士名录,大赵村立起纪念馆和雕像。每年都会有人来献花、鞠躬,记住这个为事业牺牲的年轻将领。 邢仁甫在关键时刻为了私欲和权力,背离了信念,用鲜血换取短暂的安稳,最终失去了一切。黄骅则以生命守住了原则,换来了人民的敬仰。权力和欲望能让人迷失,也能暴露一个人的本质,历史的结局全由自己来写。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