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架歼20一字排开,总产量超过400架,美国空军都比不过 中国空军成立76周年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5 13:43:38

8架歼20一字排开,总产量超过400架,美国空军都比不过 中国空军成立76周年,央视播出相关专题节目。其中一段节目画面,出现了8架歼-20隐身战斗机一字排开的场景。   这8架歼-20的排布很有门道,机身之间间距均匀,机头全都朝着镜头方向,既显出严整的军容,更透着一股不用多说的自信。军迷一眼就能断定,这种密集列阵绝不是简单摆拍,每架战机的起落架都处在战备状态,机身挂载的标识能看出来,它们全是现役作战部队的装备,不是用来展示的原型机。   这画面的震撼力,不光来自视觉冲击,更藏着中国空军隐身战机发展的真家底。   之前外界就有不少关于歼-20产量的猜测,央视专题节目放出的这个信号,再结合近期公开的各类信息,彻底印证了一个关键数据:歼-20系列隐身战斗机的总产量已经稳稳超过350架,算上最新下线的改进型,距离400架的规模已经不远。   这个产量放在全球重型隐身战斗机领域,足够让任何对手刮目相看。美国空军的F-22“猛禽”战斗机,作为全球第一款重型隐身战机,曾经是各国军工追赶的标杆,但它的量产早就停了。   美国国会2009年就定死了F-22的产量上限,最终量产型只交付了187架,加上早期测试机型,总数也才195架,2012年交付最后一架后,生产线就彻底关了。   美军不是没考虑过重启F-22生产线,2016年中俄先后推出歼-20和苏-57后,美国国会反复讨论过增购计划。   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重启生产线光前期投入就至少要几十亿美元,还得把早就散伙的供应链企业重新召集起来,更关键的是下一代六代机研发已经占了大量资源,美军最后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现在歼-20的产量早就是F-22的两倍多,全球产量最高重型隐身战机的名头,已经稳稳落到歼-20头上。   有人可能会提,美国还有F-35隐身战机,产量比歼-20高不少。但得搞清楚一个关键区别,F-35是中型隐身战机,综合作战性能尤其是空战能力,和歼-20这种重型战机不在一个层级。更关键的是,F-35的产量要分给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还要分给全球十几个盟友,美国空军每年能拿到的F-35A也就50架左右。   歼-20就完全不一样,这款战机不对外出口,所有产能都供中国空军自己用。美国《军事观察》杂志之前做过测算,歼-20的年产量能到100到120架,是全球其他双发重型战机产量的三倍以上。   按这个速度,中国空军每年新增的歼-20数量,就和美国空军全年接收的隐身战机总数差不多,这种产能优势,正让中美空中力量的差距不断拉大。   歼-20能达到这个量产规模,绝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早期歼-20产能不高,核心是遵循“边生产、边列装、边改进”的稳妥思路,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每个关键部件都要经过实战化测试验证。   一直到国产涡扇-10B发动机彻底解决了“心脏”难题,实现100%国产化供应,歼-20才真正进入产能爆发期。   脉动装配生产线的投入使用,让歼-20的生产效率直接实现质变。这种先进生产线靠明确的工序分工、大量自动化设备的运用和流畅的供给流程,大幅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也减少了工序衔接不畅的情况。   中国军工企业还对这套技术做了本土化优化,把脉动模式从总装环节延伸到零部件生产,形成了全链条的高效生产体系,这才造出了“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机”的中国速度。   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给歼-20稳定量产筑牢了根基。从机身复合材料到机载相控阵雷达,从隐身涂层到空空导弹,每个零部件都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完全摆脱了对外依赖。   单说涡扇-10B发动机的稳定供应就能说明问题,这种自主化不仅避开了“卡脖子”的风险,还能根据军方需求灵活调整产能,这是当年美国F-22都没有的优势。   8架歼-20一字排开的画面里,还藏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些战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实战化作战能力。   专题节目后面的镜头显示,其中几架歼-20起飞后,和攻击-11隐身无人机、歼-16D电子战飞机组成了三机编队,地面管制员和歼-20飞行员的通话听得很清楚:“威龙01,玄龙08已到达6点位置。”歼-20飞行员马上回应:“威龙01收到,与玄龙协同。”   这段不到十秒的对话,让外媒全都绷紧了神经。美国《战区》网站直接说,中国已经把“忠诚僚机”的概念落到了日常训练里,而美国空军还在测试阶段。   攻击-11从2013年首飞到现在形成协同作战能力,中国只用了不到十年,而美国海军的X-47B无人机早就完成了航母起降测试,最后却因为各种问题项目停了,空军的“忠诚僚机”计划要到2026年才能完成初步验证。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