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了!   北京11月11日电,日本媒体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

波览历史 2025-11-13 13:12:23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了!   北京11月11日电,日本媒体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财年起上调外国游客的签证申请手续费!这可是自1978年以来,时隔48年的首次涨价!   139元的日本单次签证费要涨价,这事看着是旅游圈的新闻,实则是日本当下经济困境和国际环境挤压下的必然动作。   要是只盯着旅游说事儿,根本摸不透这背后盘根错节的门道,咱们得把它和日本的财政账本、汇率波动、甚至军费扩张绑在一起看,才能看清真相。   不少人觉得日本是穷疯了才打游客的主意,可看看最新的财政数据,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   日本内阁府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财年基础财政赤字缩窄到3.2万亿日元,2026财年还预计能实现3.6万亿日元盈余。   但这种盈余是“算出来”的,申万宏源10月的分析就指出,2026财年日本财政赤字率要从1.3%抬升至2.0%,增幅比法国、英国都高。   关键问题出在支出结构上,高市内阁刚上台就计划推出超13.9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这笔钱要用来提振消费和产业升级,可税收增长根本跟不上支出增速。   签证费涨价看似是旅游领域的小调整,实则是财政开源的“试水”,毕竟向外国游客增收,比向本国国民加税的阻力小太多。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签证费,自民党还在讨论上调外国游客“离境税”,这明显是一套组合拳,目标就是从入境消费链条里多切一块蛋糕补财政窟窿。   把视线拉到国际经济赛场,日元的持续疲软才是压垮签证费的“隐形稻草”,11月13日的实时汇率显示,1日元只兑0.0458898735人民币,比起2019年贬值超30%。   日元贬值本来是想靠出口拉动经济,可现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日本的汽车、电子等主力出口产品,又面临中国、韩国的激烈竞争,出口收益远没达到预期。   更要命的是,贬值推高了进口成本,日本90%以上的能源和60%以上的粮食都靠进口,2024年进口总额同比增加12%,贸易逆差连续18个月扩大。   这种“出口不增收、进口猛烧钱”的局面下,政府必须找新的收入来源。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20万日元,2024年签证发放量恢复到2019年水平,这笔“涉外收入”自然成了重点挖掘对象。   签证费上调后,即便游客数量略有下降,只要高消费群体不流失,整体涉外收入反而可能增加,这也是应对汇率危机的无奈之举。   再往深了挖,这事还和日本一心推进的“国家正常化”战略挂钩。这些年日本军费连年上涨,2024年防卫预算已经突破GDP的2%,达到7.7万亿日元,2025年还计划再增8%。   军费扩张需要真金白银,可日本国民对增税的抵触情绪极强,2024年东京都曾提议上调消费税,结果支持率暴跌15个百分点。   在国内加税行不通的情况下,向外国游客增收就成了“最优解”。   而且签证费涨价还能顺带实现“筛选游客”的目的,把对价格敏感的低消费群体分流到泰国、越南,集中资源服务高消费游客,这种“提质增效”的思路,和日本打造“高端制造”“精品旅游”的产业升级方向完全契合。   说白了,签证费就是个抓手,既补了军费和产业升级的钱,又顺道完成了旅游市场的转型,一举多得。   可能有人会问,全球那么多旅游国家,为啥偏偏日本选在这个时候动手?看看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就明白了。   韩国对22国免签后,2024年外国游客量同比增35%;泰国把落地签延长到45天,还推出“数字游民签证”抢人;就连越南都简化了电子签证流程,吸引了大量中端游客。   日本要是还靠139元的低价签证抢客,不仅赚不到钱,还得承受过度旅游的压力。2024年京都外国游客首次超过本土游客,清水寺等景点承载力濒临极限,这种情况下,涨价既是“节流”也是“提质”。   更关键的是,欧美国家签证费普遍在1000元以上,日本上调后只是向国际标准看齐,既能减少国际社会的非议,又能名正言顺地增收,这步棋走得相当精明。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困境,2025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突破29%,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仅外务省负责签证审核的人员就比2019年少了12%,但签证申请量却恢复到了同期水平。   2019年签证业务就亏了22亿日元,2024年人工成本又涨了15%,亏本幅度只会更大。涨价不仅能覆盖审核成本,还能有钱投入自动化审核系统,比如引入AI核对材料,这也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长远之计。   从这个角度看,签证费涨价甚至可以看作是日本应对老龄化的一个微观缩影吗,靠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弥补劳动力不足带来的效率问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签证费涨不涨,本质上是日本在财政压力、国际竞争、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下的权衡结果。   消息:日本将上调外国游客签证费 为40多年来首次 2025-11-11 13:49·环球网

0 阅读:5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