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推出"未成年人陪伴计划",家长可管理孩子的内容浏览。这一举措引发热议:平台责任与青少年保护如何平衡? 观点鲜明:技术管控不能替代真正的陪伴。"未成年人陪伴计划"看似进步,实则是将平台责任转嫁给家长的"甩锅"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需要平台、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而非简单的技术管控。 深度分析: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日上网时长已达2.8小时。单纯依靠家长管理既不现实也不公平。平台更应承担主体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不良内容推送。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可能加剧家庭矛盾,将技术管控转化为亲子冲突。 独到见解:真正的保护来自内容质量的提升,而非管控手段的强化。平台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开发优质内容,而非沉迷于技术管控。当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家长自然无需"管控"。技术是手段,内容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