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其实根本就不用打,打它干什么?台湾就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大陆压根不用打,只要把台湾海峡划成战区,台湾上空禁飞,敢飞一架就打一架,船也不让出,经济往来一停,看看最后是谁先慌。 若是封锁台湾,能源的紧张很快就变成了岛上每个人眼前的问题。高雄的港口外停着的天然气船进不了港,电力公司的高管们连夜商量下一步措施,报纸和电视上还在宽慰居民不用担心,但储备用不了多久的事实却瞒不住。 台湾的发电、交通、甚至加油站靠的大部分都是从外面拉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要船进不来,全岛都会受影响。企业先是被通知减少用电,然后家庭每晚都得应对断电的日子。 这个封锁不仅断了台湾工厂的原材料和零件,也让岛内赖以为生的芯片工厂一下子面临困境。 芯片制造依赖的石脑油、稀土这些关键物资本来就要靠外边进口,眼下任何一项跟不上,工厂就只能停工。 全球都依靠台湾的芯片,眼下台湾人却发现这些产业毫无还手之力,而家里的失业人口却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普通人的生活也没能躲过,刚开始是进口米和面粉逐渐消失在超市货架上,大豆和鸡蛋要限购,养鸡场缺饲料,谁都担心会不会断粮。 台湾本身就缺地种粮,靠本地产的根本不够吃,平时大家还觉得进口食物随手可得,但封锁下现实就是随时可能吃不上饭。那些被反复提起的粮食储备,根本供不应求。 有人出去买东西,发现超市价格暴涨,连平常最普通的鸡蛋都成了抢手货,家庭聚餐的话题从天气变成了怎么省粮。 经济层面打击更为直接,向大陆和香港出口的货本来让台湾赚到了几十亿美元,如今大门一关,企业失去订单,大钱包空,很多人一夜之间没了工作。 过去出口萎缩几个月,岛内就坐不住了,现在一封锁,政府的钱袋子成了无底洞,社会保障跟着“缩水”,大家的压力接踵而至。 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太平洋另一头的美国,希望美国会像承诺的那样出手相助。但很快发现,除了新闻发布会上的关心和提醒没别的动作。 马英九早前提醒过台湾,一旦有风吹草动,美国能不能帮上忙真的说不准。毕竟风险太大,距离也远,历来美国盟友遇事自保的时候也有不少。 岛内越来越多的人看得明白,靠外援靠不住,日子必须自己扛。再加上看到有些政界人物的家属早早移民他国,普通人的信心更加动摇。 实质上,台湾的经济、能源与粮食命脉都紧紧和大陆连着,一旦这些联系被切断,问题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下来。平常高喊“外部保护”的标签在这种局面下根本不起作用。 被困在岛上的那一刻,台湾人终于明白,封锁比任何刀枪都更让人为难,那种彻彻底底的束缚感,让所有的幻想都冷却下来,只剩下如何才能安稳过日子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