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太直了,直得你都有点不好意思说他坏,当主持人质问:“你怎么能信中国这种坏人?”特朗普一句话当场打断,把主持人噎得半天没接上话,脸都僵住了。 2025年6月29日福克斯新闻《周日早间期货》那档节目里的名场面,说白了就是主持人玛丽亚・巴蒂罗莫没摸清状况,偏要在特朗普面前演“对华强硬戏码”,结果被结结实实地噎了回去。 这人在媒体圈里早有“对华强硬派”的标签,之前就没少在节目里针对中国——要么拿着被篡改的数据说“中国抢走美国就业”,要么采访对华友好的企业家时故意打断,逼着对方认同“中国威胁论”;西藏议题上更是没底线,曾把游客拍的正常宗教活动剪辑成“压迫画面”,还转过境外势力编造的“人权谎言”。 这次她显然是有备而来,没等特朗普坐稳,就开始连珠炮似的发问:“你怎么能和明显的‘坏人’谈判,并且在经济问题上信任他们呢?”话说到最后,她还刻意抬高了声调,眼神里带着点“看你怎么圆”的挑衅,仿佛笃定特朗普会顺着她的话头。 可她偏偏摸错了特朗普的脾气,这人虽说爱吹牛、爱翻旧账,甚至有时候说话没个准头,但在“利益”这件事上,比谁都拎得清,主持人的质问刚落音,没等她把手里的“证据”展开,特朗普就往前探了探身子,直接抬手打断了她,语气里带着点不耐烦,又有点“你懂什么”的不屑:“先停一下,别跟我扯这些‘坏人’的空话” 其实特朗普心里门儿清,那些所谓的“反华口号”听着响亮,真要较真起来,损害的全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全靠消费品进口和产业链稳定撑着,之前加征的关税早就让进口成本涨了12%,这些成本最后全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超市里的面包比去年贵了8%,洗衣液涨了10%,就连加油站的油价,都因为稀土依赖导致的新能源产业链成本上升,间接涨了不少。 更别说稀土这东西,不是说找替代就能找到的——美国军工里的导弹制导系统、战斗机引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都离不开中国精炼的稀土,要是真跟中国闹僵了,这些产业立马就得“断粮”,到时候别说“保护国家安全”,连军工订单都完不成。 特朗普哪会做这种“赔本买卖”?他之前跟中国谈贸易的时候,就没少盯着实际利益——一会儿要中国多买美国大豆,一会儿要开放农产品市场,说白了就是为了讨好农业州的选民,也是为了让美国企业能接着赚中国的钱,他心里清楚,“说中国”能拉选票,但“真跟中国断交”会丢选票,这种“性价比”的账,他算得比谁都精。 那天的主持人显然没搞懂这一点,她还以为特朗普会像其他政客一样,把“反华”当政治正确,却忘了这人最在乎的从来不是“立场”,而是“好处”。 所以当特朗普把“稀土”“物价”“企业倒闭”这些实际问题抛出来时,她根本接不上话——总不能说“就算物价涨,也要跟中国硬刚”吧?这话要是说出口,观众第一个不答应。 后来这段片段被剪成短视频传到网上,立马就火了,有网友调侃主持人“没做功课就敢挑衅”,说她“以为所有人都跟她一样,只会喊口号”;也有支持特朗普的网友觉得他“难得清醒”,说“至少他还知道老百姓要什么”;甚至还有中立的网友评论,说这事儿其实戳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假象”——表面上喊着“强硬”,背地里却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特朗普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主持人后来在节目里试图找补,说“特朗普的说法太片面”,可没等她说完,弹幕里全是“你怎么不回答稀土的问题”“物价高你不管吗”,场面比直播时还尴尬。 说到底,特朗普的“直”不是傻,而是务实,甚至带点小算计——他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更知道什么利益不能丢,主持人想借着反华蹭热度,结果反倒被特朗普的“实在话”噎得下不来台,这波属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你说,特朗普这波是真的拎得清,还是单纯不想替别人的“政治正确”买单?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