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就将贸易平衡作为核心议题。2025年1月上台后,他迅速锁定越南这个对美出口大国。越南对美贸易顺差已超千亿美元,主要来自电子和纺织品,这些领域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特朗普团队认为,越南已成为中国商品的转口跳板,许多产品虽贴越南标签,却源自中国供应链。这种现象加剧美国制造业压力,失业率在部分州回升。特朗普强调,贸易不是零和游戏,但必须公平。他通过行政令启动审查,数据分析显示,越南工厂中中国零部件占比高达60%。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重构全球供应链,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越南经济虽受益于外资涌入,但顺差规模已成隐患,促使华盛顿施压谈判。 4月15日,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计划,对越南商品加征46%税率。这一举措直击痛点,指责越南顺差过大,并充当中国转口通道。关税覆盖电子、纺织和钢铁等主力出口品,旨在迫使越南调整政策。越南出口总额中,美国市场占七成,关税一压,立即引发河内警铃大作。企业订单下滑,工厂开工率降至80%以下。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此举是为美国工人争取公平竞争。越南政府评估显示,46%税率将导致出口损失数百亿美元,GDP增长放缓0.5个百分点。谈判大门随之开启,美方要求越南开放市场,拆除转口壁垒。越南总理范明政指示团队,优先稳住供应链,避免经济硬着陆。这场关税风暴,不仅考验越南韧性,也暴露中美越三角关系的微妙平衡。 7月2日,美越初步协议敲定,关税降至20%,但附加条件严格。越南同意零关税进口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包括大豆、猪肉和机械设备。这意味着美国货源将涌入越南市场,挤压本土产能。协议特别针对转口贸易,加征40%税率,旨在堵死中国商品绕道路径。美方建立溯源机制,要求越南商品提供完整供应链证明。越南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时,美方强调,这是互惠基础。协议生效后,美国承诺不进一步上调税率,但保留审查权。越南本土企业短期松口气,但长期需转型。数据显示,协议前越南对美出口已降15%,协议后预计反弹,但转口罚则将重塑贸易格局。特朗普称此为“历史性一步”,越南则视之为平衡中美关系的权宜之计。 协议签署仅四天,越南即对中国进口品出手,税率上调近30%,边境关卡增设检查点。海关文件显示,新规针对电子零件和纺织原料,审核从严,多批货物因申报不全被扣。北宁省工业园中资企业首当其冲,突击检查频发,违规罚款翻倍,甚至吊销执照。这直接响应美国要求,建立商品溯源系统,追踪中国货物流向。越南边防部队部署扫描设备,车辆通关时间延长一倍。政府通报强调,目的是维护本土产业,避免转口风险。数据显示,10月底中国对越出口电子品降10%,纺织原料滞留仓库增多。越南此举虽获美方认可,但也引发内部争议,工贸部称必要保护,财政部担忧成本传导。 本土钢铁业从中获益明显。Hoa Phat集团去年扩产至千万吨级,但中国低价钢材涌入导致库存积压半年。新税率上调后,越南期货钢价涨8%,企业股价随之攀升。进口量锐减30%,本土厂开工率回升至90%。短期税款多收数亿美元,支持基础设施投资。但这也推高下游成本,汽车零部件每件多出200美元。Truong Hai汽车公司钢材依赖中国达60%,现转向韩国供应商,需预付一半货款,等待期长达三月。生产线调整滞后,订单延误频发。纺织业类似,原料短缺致布匹价格上浮15%,工厂半成品堆积。电子组装线缺芯片,成品率降5%。越南借机护航本土产业,但评估显示,就业损失超短期收益,需权衡长远影响。 下游产业压力渐显,越南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汽车厂车间效率下滑,工人闲置率升至20%。纺织企业转向本地原料,但产能跟不上,出口订单流失至印尼。电子厂测试环节故障增多,手机组装延后一周。财政部报告指出,税改虽增收税款,但产业链中断导致GDP贡献降0.3%。企业主抱怨,供应链乱套,成本每吨钢材多50美元。越南政府推出补贴,鼓励本土采购,但效果有限。韩国和日本供应商趁机涨价,预付款条款更严。整体看,越南经济韧性强,但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现实难以一蹴而就。转口封堵虽精准,却放大内部矛盾,考验政策执行力。 印尼前车之鉴警示,政策需慎。长远看,越南经济虽增长6%,但中美夹击下,平衡之道越发狭窄。全球贸易碎片化加速,各国调整阵营,越南选择或成转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