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现场的简历堆成山,那个会修古籍的姑娘却被抢着要 招聘会入口的电子屏滚动着

丁哥分享 2025-11-11 09:16:07

秋招现场的简历堆成山,那个会修古籍的姑娘却被抢着要 招聘会入口的电子屏滚动着"413.6万岗位",可计算机系的小林投了32份简历,收到的回复都是"等通知"。他看着隔壁展位前,学古籍修复的师妹被三家文化单位围着聊,手里的证书上"国家非遗传承人指导"几个字,比他的"编程大赛二等奖"更显眼。 我们总以为找工作就得追"热门",却忘了这些细节:济南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小周,因为自学了工业机器人调试,简历刚递过去就被企业拉去现场实操;杭州的外语生小李,在简历里附了自己翻译的地方戏曲唱词,文旅公司当场拍板"下周一入职";还有那个在招聘会角落摆着榫卯模型的男生,原本没人问津,直到一家建筑设计院的总监蹲下来看了半小时,说"我们就缺能把传统工艺融进现代设计的人"。 最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是小林的室友。他考了一堆"热门证书",却在面试时被问"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时卡了壳。而那个古籍修复专业的师妹,说起"怎么给明代书页去霉斑"时眼里的光,比任何证书都有说服力。 其实秋招早不是"海投就能上岸"的时代了。413.6万岗位里,藏着的是"专而精"的门槛:会给无人机写巡检程序的,比只会基础编程的更吃香;能把农产品直播卖出乡土味的,比单纯会带货的更抢手;就连看似冷门的手语翻译,因为懂医疗术语,成了医院抢着要的香饽饽。 给应届生的实在建议:别盯着"热门"盲目考证,先问问自己"能把什么做到别人替代不了"。就像那个修古籍的姑娘,她在招聘会背的工具包里,除了镊子和浆糊,还有一份自己修复的清代残卷——那才是最硬的简历。 秋招的简历堆得再高,能让人记住的,永远是那个把一件事做透的人。毕竟,企业要的不是"什么都懂一点"的通才,而是"在某块领域扎得深"的专才——你的独特性,才是最稳的敲门砖。

0 阅读:11
丁哥分享

丁哥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