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幕式昨晚在粤剧老腔映衬下掀起一波回忆杀,舞台中央同台的是75岁的“阿姐

极速看社会 2025-11-11 04:37:53

十五运会开幕式昨晚在粤剧老腔映衬下掀起一波回忆杀,舞台中央同台的是75岁的“阿姐”汪明荃和广东省级非遗传承人曾小敏,两人对唱经典《彩云追月》,结果热搜没等音浪落地就被“差距”两字刷屏,弹幕区集体倒向曾小敏的清亮嗓音,顺带把粤剧接班的话题再度抬上台面。 老戏迷耳朵挑得很,一句开嗓就能听出真章,他们说曾小敏的尾音像刀切豆腐,棱角分明却不生硬,而汪明荃的声带明显偏薄,气口松弛,偶尔高音上不去只能靠情怀补位,这不是吐槽而是生理现实,78岁的嗓子要和巅峰期演员比爆发力本来就悬殊,问题是导演为何把这份“代差”摆到台前,让观众直面行业的尴尬。 数据也佐证了这种青黄不接,广东省戏曲职业学院过去五年招生量稳定在两百左右,但真正能留在院团的不足三成,反观网络直播平台仅用一年就孵化出近百位粤语曲艺主播,流量走了,新人却未必愿意扎根剧场,这场演出像一面镜子,折射的困境并非某位前辈的“老态”,而是观众生态和产业链同步老化。 有人问为什么不请“仙姐”徒弟盖鸣辉或其他青年花旦顶上,业内人士透露筹备时间紧、档期冲突是一方面,更深层的尴尬在于你想找的“90后”尖子本就屈指可数,他们要么忙着跑综艺吸粉,要么受制于剧团体制,难以自由接下大型活动,培养体系慢、商业舞台快,这就是现实。 所以与其在弹幕里对喷“谁拉胯”,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把青春押注在戏台,非遗不是铁盒里的标本,它得像曾小敏那样活在灯光和掌声里,至于下一次《彩云追月》还会不会是“老带少”,或者“少带老”,就看整个行业舍不舍得给新声一个好麦克风。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极速看社会

极速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