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变天!中国品牌夺第1,掀翻朗逸轩逸如果你在2025年初,问一个车圈老炮儿“

涵柏看汽车啊 2025-11-10 19:11:13

燃油车变天!中国品牌夺第1,掀翻朗逸轩逸

如果你在2025年初,问一个车圈老炮儿“今年的燃油车销冠会是谁”,他大概率会从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这两个名字里选一个,这几乎是肌肉记忆,是过去十余年中国车市的铁律。

但现在,答案可能不同了。

中汽数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星越L累计销量达到19.92万辆,力压“国民家轿”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一度登上了燃油车销量榜的冠军宝座。

很反常识对吧?

要知道,轩逸和朗逸长期以来就是中国普通家用车的标杆,它们的入门版车型终端裸车价已经下探到了6万元区间,而星越L即便算上优惠,起步价也至少在12万以上。这意味着,买一台星越L的钱几乎可以在隔壁买下两台轩逸或朗逸。

一台更贵更大的国产SUV,凭什么能在销量上“越级”反超合资家轿王者?

要读懂星越L,首先要读懂吉利。

曾几何时,国产车在消费者心中就是“样子货”,参数漂亮,配置唬人,但只要谈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就立刻没了底气,这也是合资品牌长达数十年牢牢霸占10万元以上市场的根本原因。2010年,吉利用“蛇吞象”的方式收购沃尔沃,在消化沃尔沃的技术后,星越L诞生了。

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全球化模块化CMA架构,让星越L在性能、安全和品质方面有了和国际一线水平对标的资格。

比如,与沃尔沃T系列“同源”的2.0T Drive-E T5高功率发动机,让星越L在动力方面不输甚至超越部分售价20万元以上的合资SUV。

沃尔沃的技术基因解决了“能不能打”的问题,而吉利的进化能力则解决了“能不能打赢”的问题。

大多数合资车企的套路是“一款车型卖三年,小改款等于换个中网”,相比之下,星越L堪称“互联网产品”,主打一个听劝:消费者抱怨油耗高?上HEV混动版;市场对双离合变速箱有疑虑?逐渐减少DCT版本,2025款开始全系标配8AT。

这种“用户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打法,非常符合时代审美。不过如果只到这里,星越L还不足以挑战轩逸和朗逸的王座,真正让它弯道超车的是“油电同智”。

当消费者习惯了电车上的大屏、语音助手和辅助驾驶后,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星越L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率先想明白了这事儿:吉利在9月推出了新款的星越L·东方曜,新车型搭载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中控屏尺寸、车机系统、智能大模型以及辅助驾驶系统全面向新势力看齐。

对于轩逸和朗逸,星越L已经有了“降维打击”的味道。

近两年,业内的主流观点是“燃油车已死”,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燃油车依然占据了新车销量的47.76%,在充电设施不足的三、四线及以下市场,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一半。

说白了,燃油车市场依然是块大蛋糕,只不过“吃法”变了。

好消息是,部分自主品牌(比如吉利、长安、奇瑞)已经掌握了新“吃法”:一是“油电同智”,把电车上那套好用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搬到油车上;二是“增配降价”,用极具诚意的价格和配置一次性打动消费者。

今年前9个月,吉利、长安、奇瑞均在燃油车销量榜前10的位置。

燃油车的故事并未终结,只不过它告别了凭借品牌和“三大件”就能躺赢的黄金时代,那些先学会“用电车思维造油车”的品牌,依然活的很好。

星越L的成功为市场提供了极具诱惑力的新选项,即“和电车一样智能但却没有续航焦虑的燃油车”,这就留下了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当“油电同智”成为现实,电车还香吗?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涵柏看汽车啊

涵柏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