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示,如果中国对台湾实施海上封锁,这可能被认定为危及日本生存的情况,自卫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动用武力。 11月10日,在舆论持续发酵的情况下,高市试图“降温”,表示这只是对议员质询的“假设性回答”。 但她并没有收回原话的核心内容,反而留下了更多模糊空间,一句“要看情况再决定”,不仅没止住风波,反而让外界更担心她是在为未来埋下伏笔。 高市早苗是自民党内极右翼代表,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是安倍晋三“遗产路线”的坚定继承者。 这番涉台言论不只是“嘴快”,更像是一种明确的政策宣示。她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公开把台海局势与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把“模糊战略”打破了。 过去历届日本政府虽然在对台问题上有动作,但都保持一定的克制和“含糊其辞”,这次,高市的话相当于给自卫队开了一扇窗口如果台海出事,日本“有理由”插手。 问题是这种说法并不只是国内“说说而已”,而是直接碰撞了中日建交以来的核心共识。 根据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承诺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高市的表态等于把日本几十年来对台问题的底线直接踩穿。 更严重的是她还在法律层面“动手脚”。所谓“存亡危机事态”,原先的定义是日本本土遭到攻击时才能启动,现在她想把台海冲突也算进去。 这不是法律解释,是法律篡改,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日本今后可以用“国家安全”这张牌,随时为出兵找理由。 这番话不仅违反中日政治文件,也挑战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就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 高市把台湾问题当成“国际问题”,等于否定二战战败国的义务,这不是历史争议,而是法律事实。 实际上这种言论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地缘政治背景的。联合美国,是她背后的底牌。 近年来,美日同盟不断强化,日本2025年的防卫预算已经涨到8.7万亿日元。 特别是远程导弹、预警系统这些“进攻性”装备的采购,大幅提升了日本的军事投射能力,显然是为可能的台海介入做准备。 高市的这番言论,也被普遍视为对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的呼应,美国希望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日本的态度至关重要。 高市通过这场“发言”,不仅表忠心,也试图把日本绑上这辆战车,但这辆战车开向哪里,她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 日本国内对此并不是一致叫好,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言不讳地批评高市是在“煽动危机”,为扩军找借口。 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不应插手,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也公开表示高市的言论是“违宪”,要在国会上追责。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系统迅速作出回应。驻日大使吴江浩明确警告如果日本执意介入台海,将“走上不归路”。 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表态更为强硬,称中国将“斩断肮脏头颅”,寸步不让地捍卫国家主权,这种语言的强度,已经说明中方的底线不容试探。 其他地区国家也开始感到紧张,韩国媒体担忧,日本的军事扩张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冲击原有的安全平衡,东盟国家则普遍强调中立,拒绝卷入台海争端,反对外部势力搅局。 事实上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历史账”并不轻松,1895年《马关条约》后,日本殖民台湾长达半个世纪,期间屠杀数十万台湾同胞。 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重归中国,这不是口头承诺,而是国际法确定的结果。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日本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贯立场”。 同时还废除了与台湾的所谓“日台条约”,承诺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如今高市的表态,等于公然违背这段承诺,让人不得不怀疑,日本是否还愿意遵守自己签过的协议。 更令人警觉的是近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不断,户籍系统开始登记“台湾”而非“中国台湾”,日方政客频繁“窜台”,媒体也不断炒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说法。 这些做法,逐步试探中国的底线,也在给国内民众“洗脑”,制造干预台海的“正当性”。 现实层面,如果日本真要在台海动手,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军事风险飙升,日本正在部署射程千公里以上的新型导弹,并与美军共同演练“台海介入”方案。 中国方面也在同步强化反介入能力,东风导弹覆盖“第一岛链”,并具备快速打击的能力,一旦擦枪走火,局势将失控。 其次是经济代价难以承受,一旦冲突爆发,中国可能对日本实施经济反制,后果难料,而且日本能源进口的海上航线也大多经过台海,一旦中断,整个日本经济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站在中国立场上,台湾问题从来不是可以谈判的“国际议题”,而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高市的挑衅无法撼动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任何外部势力妄图干涉,都会面临坚决反制。 信息来源: 《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外交部:性质和影响极其恶劣,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