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若赖清德能接受‘九二共识’,下架民进党台独党纲,我

红日观全局 2025-11-10 16:46:11

郑丽文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若赖清德能接受‘九二共识’,下架民进党台独党纲,我相信赖清德也可以改变两岸关系,也可以迎来两岸的和平”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抛出橄榄枝,实则是精准试探,郑丽文一上任就把“九二共识”摆上桌面,既是对民进党的正面挑战,也是对岛内民意的一次公开投石问路。   她话音未落,岛内舆论场已是风起云涌,郑丽文并不是在空口说白话。   她的两岸政策,几乎照搬马英九时期的路线,不仅重提“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旧论,还在党内人事上重用马英九心腹萧旭岑,释放出“恢复交流、恢复对话”的强烈信号。   这种路线切换,摆明了是要和赖清德当局的“抗中保台”路线硬碰硬。   不过,郑丽文的这番话也不是毫无风险。她的发言被绿营立刻贴上“配合大陆统战”的标签,民进党发言人戴玮姗甚至指责她“混淆敌我界限”,这话说得不轻。   10月20日,赖清德也迅速回应,明确拒绝“九二共识”,称和平不能靠一纸协议,并推动修改“国安条例”,进一步将法律工具用于巩固其“台独”路线。   这场你来我往的交锋,不只是口水战,更像是台海局势的一次路口对赌,郑丽文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她试图用“和平”当作筹码,逼赖清德表态。   如果赖接受“九二共识”,那他的“抗中保台”主轴就站不住脚,若他拒绝,那就坐实了“民进党拒绝和平”的标签,这招棋不光打给赖清德看,更是打给中间选民看的。   根据民调,超过六成台湾民众对赖清德的两岸政策表示不满意,还有高达88%的受访者希望“台海能有更多沟通”。   这组数据说明,岛内民意并非铁板一块,也并非铁了心要走抗中路线,郑丽文显然看准了这个风向,试图把“避战”而不是“抗中”作为政治主轴。   但这也不代表国民党内部就铁板一块,郑丽文的激进表态,赢得了深蓝的掌声,却也引来党内部分人士的隐忧。   赵少康就公开表示,“过度亲陆”恐怕会让选票流失。于是我们看到,萧旭岑立刻出来“灭火”,称这是“假设性表述”,试图给郑丽文的说法降温。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国民党在路线上的微妙平衡,既要争取中间选民,又不能丢了基本盘,这场岛内政治博弈,其实早已超出台湾本岛的范围。   大陆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习近平在电贺郑丽文当选时,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国台办也一再重申,“九二共识”依然是对话的基础,换句话说大陆愿意谈,但前提不变。   而美国的态度则微妙得多。尽管白宫没有公开表态,但多家美媒援引匿名官员指出,特朗普政府对赖清德近期的“激进政策”感到不满。   美国智库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民进党若持续推动“法理台独”,将可能把美国拖入不必要的台海冲突中,近期美国对台军售明显收缩,也被视为战略上的“踩刹车”。   郑丽文的那句“石破天惊”的话,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可能的和平之门,但门后是否真有平路,还得看赖清德怎么走。   从战略角度看郑丽文的动作并非孤注一掷,她在用马英九时代的“和平红利”做对比,提醒选民,过去八年,两岸虽然没打仗,但紧张气氛始终笼罩,连经贸交流都被政治冻结。   而马英九任内,两岸不仅签了23项协议,台湾还进了WHA、APEC等多个国际场域。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郑丽文想用这些“旧账”,来质疑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实际成效。   赖清德当然看得出其中的险棋,他要维持“台独”立场,才能稳住深绿支持者,但面对多数希望和平的岛内民众,又不能太过强硬。   再加上美国的战略转向,赖清德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左右为难,是他目前最真实的写照。   眼下局面已经很清楚,民进党继续高举“抗中”大旗,强化所谓“绿色防线”,而国民党则试图通过“反独六连击”,包括恢复访陆、整合在野力量、推动两岸交流等手段,来重塑政治话语权。   11月8日,郑丽文现身统派举办的“白色恐怖秋祭”活动,再次被绿营围攻。这场冲突,不只是政治立场之争,更是两种两岸路径的现实碰撞。   未来会怎么走?没人能拍胸脯保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赖清德依然回避“九二共识”,不愿就台海和平展开对话,那民进党很可能会在2026年地方选举中遭遇民意反扑。   而国民党能否借机重生,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平衡好深蓝与中间力量,在“和平”与“现实”之间找到新的共识。   郑丽文这次的出招,不只是一次政治表达,更像是为两岸关系定向的一次风向标。   她抛出的,不仅是一个观点,更是一道选择题。而接下来,赖清德的每一个动作,都将左右这道题的答案。   信息来源: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环球网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