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说明了一件事:俄罗斯军队跟西方军队压根儿不是一个档次,刚开打

掘密探索 2025-11-10 11:45:10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说明了一件事:俄罗斯军队跟西方军队压根儿不是一个档次,刚开打时,俄军搞了个突然袭击,占了点小便宜,直奔基辅喊着三天就能搞定乌克兰,可没过几天,后勤就瘫了,坦克趴窝,基辅没拿下来,“闪电战”直接成了笑柄,这仗打得稀烂,俄罗斯还好意思自称是大国军队? 俄军刚开打那会儿,确实占了点便宜,可没过几天就现原形了,坦克没油了,炮弹打光了,士兵连防弹衣都得自己买!有新兵入伍时,家里人还得帮他贷款买装备,说好了阵亡后用抚恤金还债,这哪是打仗?简直是“战场拼多多”!   最离谱的是基辅外围那场戏,俄军装甲部队本来想玩个“突袭”,结果因为燃料跟不上,在公路上堵了40公里。   反观乌克兰这边,虽然装备差,但脑子活,北约给了“星链”卫星网络,他们就用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送弹药。   2022年3月,基辅外围有支乌军部队,靠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越火线送补给,硬是撑过了最危险的两天,这操作,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闪电战破产后,俄罗斯开始玩“持久战”,美国吹上天的“海马斯”火箭炮,号称“指哪打哪”,结果俄军用无人机盯着,一发导弹过去就给它报销了。   2023年夏天乌军反攻,德国送的“豹-2”坦克刚露头,就被俄军反坦克导弹打得冒黑烟,15辆坦克报销了12辆,西方媒体集体沉默。   最打脸的是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2024年5月,俄军用高超音速导弹加无人机组合攻击基辅,爱国者系统虽然拦下了导弹,却被成本只有它万分之一的无人机拖垮了。   操作员连续工作72小时,累得手抖点错按钮,结果3套发射装置被炸上天,这事儿传出去,北约国家脸都绿了。   俄罗斯初期虽然栽了跟头,但人家学得快,2023年秋天在阿夫迪夫卡战场,俄军玩起了“侦察-打击-评估”一条龙:无人机24小时盯着,发现目标马上召唤炮兵,打完再派无人机查看效果。   这套组合拳下来,乌军每天损失超300人,打得乌克兰直喊“不公平”。 2025年11月最新战报更绝,俄军已经控制了乌克兰“第三大城市”库皮扬斯克70%的区域,乌军反攻部队在季米特洛夫被包了饺子。   最狠的是俄军电子战,2024年8月乌军第82空突旅夜袭,刚出发就被电子干扰,无人机全坠毁,通信中断,最后被俄军全歼,这哪是打仗?简直是“科技与狠活”! 俄乌这场仗打了三年,最搞笑的是:西方天天吹嘘的“北约标准装备”,实战中不是被炸就是被拖垮。   俄罗斯被骂“落后”,却用“土办法”打出了自己的节奏,这就好比两个拳击手打架,一个穿着镶钻护具,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结果镶钻的被麻绳勒住脖子,粗布的用灵活步伐反杀。   现代战争早不是“钢铁洪流”的较量了,而是体系与体系的碰撞,俄罗斯初期栽跟头,是因为后勤和信息化跟不上;后期能逆袭,是把传统火力优势和新兴电子战揉到了一块儿。   反观有些国家,军舰下水要搞直播,导弹试射要发通稿,结果真打起来连弹药库存都成谜,这种“纸面大国”,才是真正的笑话。   说到底,大国军队的底气,不在嘴皮子上,而在战场上的学习能力,俄罗斯用三年时间,把一场“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又把“持久战”打成了“系统战”。   这种“打不垮、拖不烂”的劲儿,才是真正的大国军队该有的样子,毕竟战场才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标准,其他都是浮云!

0 阅读:0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