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提出具体统一路径:两岸统一后统称“中国”,台湾称为“

掘密探索 2025-11-10 14:45:14

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提出具体统一路径:两岸统一后统称 “中国”,台湾称为 “中国台湾地区”,大陆称为 “中国大陆地区”,内部治理则保持不变,依照各自现有法律 “依法分治两地区”。   吴建国的核心想法是“统一框架下各过各的”,他说,台湾现在的法律和大陆差挺多,硬套一个制度肯定乱套。   比如台湾“宪法”里有些条款和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对不上,直接改可能出问题,他建议先保留台湾的法律,等以后慢慢融合,省得现在闹矛盾。   这招其实有历史依据,德国统一后,东德的法律还用了好一阵;越南统一时也没急着改制度。   吴建国还点了个现实:台湾军力和大陆差太远,9月3号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大陆秀的歼-36战机、东风-27导弹,早把台湾“压得死死的”,这时候提“各过各的”,其实是想降低统一的“操作难度”。   吴建国方案里最扎眼的,是给台湾改了称呼以前大陆官方常说“台湾地区”或“台湾当局”,尽量不直接提主权,但这两年“台独”闹得凶,大陆开始硬气起来,比如2025年8月直接说台湾统一后叫“中国台湾省”,就是要堵“台独”的嘴。   吴建国的“中国台湾地区”更进一步,既保留了“地区”的灵活性,又加上“中国”前缀,明确主权归属,这和大陆对港澳的“特别行政区”有点像,但更强调“中国”属性,潜台词是:台湾不用照搬港澳,但必须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吴建国的方案像碗“缓冲汤”,想让统一初期少点摩擦,但仔细想想,这汤也有“副作用”。   台湾要是一直用独立法律,难免有人拿这说事儿,搞“事实独立”,德国统一后,东德法律虽然保留,但靠经济融合和政治教育慢慢消解了差异,台湾要是不想重蹈覆辙,得赶紧和大陆的法律对接。   大陆这几年通过经济“围台”、军事演习压缩“台独”空间,但光改称呼不够,得让台湾感受到“统一的好处”。   比如2023年解放军环台军演,展示了封锁能力,其实已经具备“北平模式”的条件,靠军事压力逼民进党坐回谈判桌,改称呼得和行动一起上,才有威慑力。   最后,统一得靠民心,吴建国的方案没提两岸社会怎么融合,大陆可以多让台湾青年来大陆工作、共享医保,让老百姓觉得统一后日子更好,毕竟,再好的制度,也不如过上好日子实在。   说白了,吴建国的“各过各的”是现实选择,承认了统一的难处,也暴露了融合的挑战,但历史早证明,统一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不管是“折中”还是“融合”,最终都得奔着一个目标去:让14亿中国人真正成为一家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