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伟大时刻终于来到了:中国开始对西方金融战发起反攻 11月7日,一条看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1-10 10:08:41

期待已久的伟大时刻终于来到了:中国开始对西方金融战发起反攻 11月7日,一条看似普通的财经消息刷屏了圈子:中国财政部宣布,将于11月17日当周,在卢森堡发行不超过4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 这一操作背后藏着的,不只是国家级的融资动作,更像是一张写着“中国来了”的全球金融战通行证。 或许有人会问,发债融资本是常规操作,怎么就和“金融反攻”扯上关系了? 这就需要看透美元霸权的底层玩法:美国靠印钞发行美元,再通过国债、企业债等形式让全球资本持有美元资产,形成“美元流出-资产回流”的闭环,靠着利息和汇率波动收割全球财富。 而中国这次的发债操作,恰恰是在这个闭环上打开了一个新口子。 简单来说,中国发行的主权债并非让资本躺在账户里吃利息,而是将其变成了一张“资源兑换券”,这一点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老铁路的运营数据就是最直观的例证,这条连接中国云南与老挝万象的铁路通车后,云南省累计办理对老挝跨境人民币结算近300亿元,仅2025年前8个月,咖啡跨境结算就同比暴涨110%。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晰:老挝以矿产、农产品等资源置换中国的基建投资,而中国发行的主权债则为这类合作提供了关键信用背书。 持有中国债券的国家,既能通过债券获得稳定收益,又能凭借债权关系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这和美国只让各国持有美元资产吃利息的玩法截然不同,相当于把“死钱”盘活成了“活资源”,美国会坐不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选择卢森堡作为发行地,背后的考量同样耐人寻味。 这个面积不足3000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是欧洲债券的核心交易中心,全球超半数欧洲债券都在此上市。 中国将欧元债发行地选在这里,绝非随机之举。 卢森堡聚集了全球顶尖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和投行,这些投资者最看重信用与透明度,能在这里获得认可,就相当于拿到了全球主流金融市场的“品质认证”。 这就好比在奢侈品云集的商圈开设新店,能站稳脚跟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更不用说还能直接对接欧洲的核心资本。 这种布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亚投行十年间的发展轨迹就是最好的注脚。 从57个创始成员扩展到110个,覆盖全球81%的人口,累计融资超600亿美元支持300多个项目,亚投行的成长速度已经说明了问题。 亚投行还提前超额完成气候融资目标,2024年气候融资占比达67%,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也超过30%。 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早已不是全球金融规则的跟跑者,而是在主动搭建自己的合作框架。 这次卢森堡发债,就是将亚投行的多边合作模式,延伸到主权债券这个更核心的领域。 将中国的玩法与美国对比,优势便一目了然。 美国靠美元霸权迫使各国“被动持有”美元资产,中国则靠信用让各国“主动选择”中国债券;美国的金融体系本质是“收割型”,中国走的却是“共赢型”路线。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就是典型例子,中国电网带着资金与技术进驻,将亚马逊的清洁电力输送到2000公里外的大城市,满足2200万人的用电需求。 这不仅让巴西成为美洲首个掌握特高压技术的国家,中国也借此巩固了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说到底,卢森堡发债这步棋的本质,是中国将“信用”打造成了全球流通的硬通货。 40亿欧元的发行规模看似不大,但背后撬动的是全球资本对中国金融逻辑的认可。 当欧洲的养老金愿意认购中国欧元债,当发展中国家愿意用资源兑换中国债券,美元霸权的根基自然会出现松动。 这就像原来大家都只用一种货币购物,突然有人推出了更划算的购物券,不仅能当钱花,还能直接换东西,自然会有人愿意尝试。

0 阅读:504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