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美国内战胶着中,总统林肯非常忧虑,因为他已经几次换将了,无奈换上一个

炎左吖吖 2025-11-10 09:13:06

1864年,美国内战胶着中,总统林肯非常忧虑,因为他已经几次换将了,无奈换上一个就被“战神”李打翻一个。这时,有人推荐一个邋里邋遢、外形颓废的酒鬼当总司令,担保此人能扭转局面…… 1864年3月9日,白宫里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正握着一封来自西部的推荐信。 他死死盯着上面的“尤利西斯·S·格兰特”这个名字。 这个被西部战报称为“酒鬼将军”的男人,即将接手联邦军总司令的重任。 林肯盯着信纸上“此人能啃下李”的断言,想起西部传来的捷报。 或许,这个曾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男人,正是联邦最需要的“钝刀”? 格兰特的前半生,十分“平庸”。 1822年出生在俄亥俄州一个皮革商家庭,父亲硬把他塞进西点军校时,他连几何题都算不利索。 毕业时在39名学员里排21名,远不及后来成为“战神”的李。 美墨战争时他算得上勇敢,扛过炮、爬过土丘,可战后没了约束,酗酒的毛病愈发严重。 1854年,他因醉醺醺和上司吵架,干脆辞了职回老家。 接下来的七年,格兰特卖木材赔光本钱,开杂货铺半年关门,种地被虫灾啃光庄稼。 最后只能回父亲的皮革厂推木桶。 妻子朱莉娅带着四个孩子,全靠娘家接济。 直到1861年内战爆发,这个39岁的中年男人才在伊利诺伊州招募志愿兵时,重新摸到了军装。 格兰特在西部战场的崛起,像一把烧红的刀劈开了南方的傲慢。 1861年,他带着临时拼凑的部队打下贝尔蒙特,初尝胜果。 次年2月,面对南方守军死磕的多纳尔森堡,他直接放出话:“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 4.8万南方军最终竖起白旗。 这场“无条件投降”让北方看到了希望,“格兰特”三个字第一次登上报纸头版。 真正的转折在1863年。 维克斯堡要塞卡在密西西比河咽喉,南方军依托悬崖和河流死守。 格兰特放弃了以往正面强攻的蠢办法,改用围困战。 切断补给线、挖战壕逼近城墙,47天后守军饿到啃树皮,2.9万人投降。 联邦就此控制整条密西西比河,南方被切成两半。 紧接着查塔努加战役,南方军包围了北军,格兰特骑马冲上山坡,冒着炮火重组防线,最终反败为胜。 华盛顿终于注意到这个总爱喝两盅的将军。 战争部长哈勒克在给林肯的信里写:“格兰特或许不修边幅,甚至身上有酒气,但他能打硬仗,更难得的是他懂怎么赢。” 此时林肯已被换了三任总司令,东部战线的李像幽灵般甩不掉,北方士气跌到谷底。 1864年3月2日,国会火速通过中将军衔。 9日,格兰特接过帅印,从纳什维尔直奔波托马克军团。 格兰特上任的第一句话就让下属震惊:“我要和林肯先生打个赌,李的军队撑不过一年。” 他没有像前任那样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制定了“总体战”策略。 这不是什么精妙的战术,却是最现实的打法。 北方有23个州的人口、4倍的工业产值、22000英里的铁路网,耗也能耗死南方。 格兰特清楚,李的骑兵再快,也扛不住补给线被切断。 南方的棉花再值钱,也填不上铁路被毁、工厂停工的大窟窿。 5月的荒野战役成了绞肉机,联邦军一天伤亡6000人,格兰特却下令“不停步”。 “李想让我撤退?除非踩着我的尸体。” 两个月里,北军从荒野打到斯波特瑟尔瓦尼亚,虽然损失五万多人,却始终压着李的防线向南推进。 6月,彼得斯堡围城战打响,格兰特挖了50多条地道炸开城墙,双方这一耗就是九个月。 当谢尔曼的军队在12月出现在萨凡纳海滩时,南方彻底慌了。 1865年4月,里士满失守,李的残部退守阿波马托克斯。 9日,格兰特在农舍里接受了李的投降。 他特意叮嘱:“给南方军官留马,允许他们回家种地。”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最终以最克制的方式落幕。 战后,格兰特成了“国家救星”。 1868年,他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推动第十五修正案,给黑人投票权,铁腕打击三K党。 可政治终究不是他的战场。 他选的内阁丑闻频出,税务官贪腐三百万,副总统卷入公司倒闭案,连战争部长都收受贿赂。 1877年卸任时,他成了“最体面的失败总统”。 为了还债,他带着妻子环球旅行两年,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回国后投资铁路和银行,却在1884年血本无归,欠下百万债务。 在喉癌发作时,他躺在纽约山顶庄园的床上,口述回忆录,马克·吐温亲自为他出版。 1885年7月23日,63岁的格兰特闭眼前最后一句话是:“我尽力了。” 这个曾被皮革厂酸味浸透、被战场溃败羞辱、被政坛丑闻缠身的男人,最终用一场漫长的消耗战,为联邦续上了命。 他不是天才,算不上完美的将军,甚至爱喝两杯。 可历史偏爱这样的“钝器”。 主要信源:(新京报——联邦军统帅笔下的美国内战)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