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刷到那篇《没有看见他的闪光的》, 全篇先把刘美的1米88和“肤白貌美”翻来覆去地夸, 再把周鹏的“单眼皮小眼睛”放大嘲笑, 最后顺带丢一句“他挺色”, 这种写法像把篮球场弹幕搬进公众号, 爽是爽, 但信息密度低得跟无糖汽水, 读者笑完就走, 运动员名声却留下刮痕. 问题来了, 当我们聊职业球员, 真只剩颜值可讲吗, 周鹏2006年登陆CBA, 17个赛季出战700多场, 场均得分一度破15, 为广东宏远拿下8次总冠军, 2013年亚锦赛他顶着脚伤守住对伊朗的防线, 那场媒体统计他单节连造哈达迪三次进攻犯规, 如果这些不算“闪光”, 那到底谁的灯泡才能被点亮. 至于夫妻身高差、谁娶了“美女”、谁配不上谁, 多少像老论坛里的陈年贴, 刘美自己在采访里说过, 两人相识时她刚做完膝盖手术情绪崩溃, 周鹏带着队医资料一路陪跑, 这段互相扶持显然比“高个子美女”更耐看, 生活里真把伴侣当奖杯的, 估计也撑不到十几年两娃满屋的节奏. 回头看那篇文章的热度, 点击量不假, 但真正“出圈”的价值是提醒我们, 当体育报道开始学娱乐号盯着脸蛋和绯闻时, 观众能否按下取消关注来给流量一次投票, 如果连赛场上的汗水都抵不过一张合影里的身材对比, 那些苦练基本功的年轻球员会怎么想, 也许下一次再刷到类似标题时, 可以先问自己一句: 我们到底想在运动员身上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