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购量破记录,还是从印度购买的!11月5日英媒报道:中国从印度进口油菜籽粕量

律便利小店 2025-11-07 17:48:35

中国采购量破记录,还是从印度购买的!11月5日英媒报道:中国从印度进口油菜籽粕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8.8万吨,去年也只有6万吨而已! 要知道去年从印度买的时候才刚刚摸门槛,只有几万吨的量,转眼之间就成了大买家,这种跳跃式的增长,背后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先说说为啥是印度。过去中国在油菜籽及其副产品的进口上,主要靠加拿大,几乎是“一家独大”,但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贸易摩擦,加拿大的出口通道被“卡壳”了。 等原来的供货渠道出了问题,中国立即调整了策略,开始多元化采购路线,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像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甚至印度,都陆续被列入了新的供应名单。 印度的名字也就这样被提了上来。可光有名单还不够,谁也没想到印度这时候也“争气”了一把。油菜籽种植面积那是实打实地扩大了,产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不是巧合,而是全球整体油菜籽格局变化的结果。比如欧洲受极端天气影响,减产严重;加拿大的气候也不稳定;乌克兰战事不断,对农业影响很大。 眼看着这些原来的供应大户纷纷出现问题,印度这边却风调雨顺,种得多、收得好,自然就成了别人缺的时候的替补选手,甚至还能打主力。 其实印度在油菜籽这块,原本没什么存在感,自己国内都供不应求。但这两年印度政府为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鼓励种植油料作物,补贴政策也给得比较到位。 农民种油菜籽的积极性就高了不少。再加上国际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出口也能赚钱,农民和出口商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而中国这时候刚好需要新的供应国,两边一拍即合,印度的油菜籽粕就这样进了中国的大门。当然,中国大规模采购印度油菜籽粕也不是盲目操作。 而是基于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最近几年,国内对高蛋白饲料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尤其是养殖业对优质蛋白的依赖度非常高。 油菜籽粕作为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植物蛋白来源,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稳。而且相比大豆粕这种传统饲料来源,油菜籽粕价格更实惠,营养成分也能满足大部分养殖需求。 尤其适合养猪和养鱼的场景。不得不说,这次从印度大手笔采购,不仅是一次市场行为,更体现出中国在农产品安全战略上的前瞻性。 过去单一依赖某个国家的模式,已经被现实证明风险太高,一旦国际政治有点风吹草动,供应链就容易出问题。而现在转向多元化,不仅让供应更稳,也让价格更有弹性。 对内来说可以稳定饲料成本,对外则能增强谈判筹码。还有个小细节也值得注意。印度的油菜籽粕虽然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不如加拿大货,但其实产品质量一直都在提升。 尤其出口到中国这种对食品安全要求极高的国家,印度方面肯定也是经过了一番“升级打怪”。质量过关,价格合适,供应稳定,三者凑齐了,自然就能赢得订单。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并不少见,比如当年中国从乌克兰大规模进口玉米,就是因为美国的供应不稳定,价格又高。 再比如最近几年,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也变得更多,不再只看澳大利亚或者中东国家,而是包括俄罗斯、卡塔尔这样的新兴力量。 这种策略说白了就是“多手准备”,哪边有货、便宜、靠谱,就从哪边买,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回到油菜籽粕这个事上,中国现在从印度大规模采购,既是主动选择,也是形势所迫。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中国这些年在全球贸易中逐渐积累出来的经验。油菜籽粕看似只是个农产品。 但背后牵动的是农业、外交、贸易、能源甚至战略储备等多个系统的联动。印度这次能成为主角,是赶上了机会,也说明中国的采购逻辑越来越成熟,不再迷信传统强国。 而是更看重实际表现和合作潜力。总之,从印度进口油菜籽粕这事,不只是“买卖做得大”这么简单,更是一次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再平衡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在变,市场在变,供应链也在变。而这些变化,最终都会反映到我们的饭桌上,或是猪圈里,或是鱼塘边,然后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31

用户13xxx31

1
2025-11-07 22:07

也减少一些对印贸易的顺差,让印度少点怨言。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