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敢对台湾军售,中国却不敢对胡塞军售? 精密的生意,每一步棋都要算计成本和收益。北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恰恰说明在台湾和中东这两个棋盘上,账本算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先得搞清楚,这两件事在北京眼里的“估值”天差地别。台湾,那可是被写进核心利益清单的“传家宝”,直接关系到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东西没法讨价还价。 当美国拿国内的《台湾关系法》当令箭,持续输出武器时,北京的回应必然是全方位的。 这可不是光动动嘴皮子,除了外交上反复敲打美国违背联合公报的承诺,经济上的反击也越来越实在。 直接点名制裁美国军工企业,限制稀土和芯片组件的出口,就是要让F-35这种顶尖战机的供应链都跟着抖一抖。在“家门口”的这盘棋,投入再大,只要能守住红线,那都是值得的。 可胡塞武装这事儿,在北京的账本上就属于“高风险投资品”了。它只是也门复杂内战里的一方,背后是沙特和伊朗的角力。 中国要是掺和进去,就等于把自己扔进一个无底泥潭,顺便把2023年好不容易撮合的沙伊和解成果一脚踹翻。 两边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在也门问题上,联合国清清楚楚地划了条武器禁运的红线,这是国际共识。 中国守着这条线,坚持不向冲突地区卖武器的原则,成本极低,还能给自己刷一波“负责任大国”的声望,何乐而不为? 要是越线了,被西方媒体贴上“战争贩子”的标签,那无形的损失可就大了,但到了台湾海峡,美国自己立了个规矩,用国内法去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的玩法就变成了不是去遵守这个“野鸡规则”,而是要揭穿它,提高美国不守规矩的成本。 一遍遍地质问,一遍遍地抗议,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看看,到底是谁在撕毁承诺,谁在玩弄“政治承诺”的文字游戏。一个是利用既有规则占领道义高地,一个是挑战对方的自创规则进行反制。 经济命脉的软肋和筹码都在起作用,中东那边,是中国脆弱的“生命线”。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能源供应和红海这条贸易大动脉都系在那儿。 胡塞武装一折腾,全球海运成本涨了20%,中国经济直接受影响。往自家油箱和饭碗里扔火星子的事,谁会干? 反过来,在台海博弈里,中国手里却握着一张供应链的牌。你卖我高科技武器,我就能卡你生产高科技武器的脖子。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反制变得更精准有效,一边是必须小心翼翼保护的经济命脉,另一边是可以用作武器的产业链控制权,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处境,自然决定了截然不同的风险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