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

万事浮华 2025-11-07 11:24:22

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这红军城看着不起眼,却是顿巴斯东线的“命脉节点”。三条铁路、一条E-50公路全在这儿交汇,乌军前线七成的炮弹、燃料,全靠这座小城转运,等于掐住了顿巴斯东线的嗓子眼。 俄军要是拿下这儿,既能从侧翼威胁乌克兰的防御线,还能打开往西推进的路,所以这城必须得争,双方都赌上了重兵。 最关键的还是地底那片“大迷宫”,那是苏联时期煤矿留下的老底子,可不是一般的隧道。总长超过300公里,往地下延伸足足七层,混凝土拱顶能扛住152毫米炮弹的直接命中,冷战时建的防爆门现在还能用,把整个网络分成27个独立区段。 乌军一看这地形,小算盘就打起来了:地面上顶不住俄军的炮火,躲地下总行了吧?他们从2023年就开始改造,清理积水、加固井道,连通风系统都花了两千万美元改造,能在核打击下维持几周空气循环,把废弃矿工宿舍改成弹药库,矿工宿舍改成医疗站,简直把这儿当成了固若金汤的堡垒。 乌军的想法挺简单,躲在地下既能保存实力,又能靠隧道偷偷运物资,还能分成小分队打游击,打一枪换个地方,让俄军抓不着踪影。 你想啊,隧道里全是齐踝深的积水,乌军士兵步枪枪口都缠着防水布,熟悉地形后跟鬼魅似的,俄军装甲集群在地面有劲使不出,无人机也找不到目标,刚开始确实让俄军吃了不少亏。 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俄军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跟他们拼地道战,直接掐住了地下堡垒的“七寸”。 俄军一开始也头疼,正面强攻伤亡大,后来算是彻底被打醒了,放弃了傻大个似的“钢铁洪流”,改成了灵活的“多域战”。 首先就是搞电子压制,把乌军的“神经”给断了,动用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让星链终端没法工作,摩尔曼斯克BN系统一开机,乌军的无人机遥控器直接失灵,连先进的豹2坦克都被俄军自杀式无人机追着打,通讯一断,地下的乌军各小队没法协调,成了散沙。 更狠的是俄军摸透了地下网络的命门——通风口。这地下迷宫再大,也得靠通风口换气,就跟人得靠肺呼吸一样。 俄军通过无人机侦察、卫星成像,把所有通风井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然后直接用FAB-1500重型炸弹炸。 这炸弹1.5吨重,精度误差才几米,一炸下去不光是炸塌通风口,还能引发地层坍塌,直接把地下的“呼吸管”掐断。 有一次俄军就把温压弹从通风口灌进去,爆炸瞬间把隧道里的氧气全抽光,里面乌军第25空降旅的士兵直接窒息而死,连求救信号都发不出来。 同时俄军还派了精锐的特种部队钻地道,格鲁乌特种部队组成12人小队,在地下80米深的地方挖通道,直接摸到乌军弹药库,用磁性炸弹把3000发炮弹炸了个底朝天,地面三个街区都震塌了。 他们还搞三组交叉推进战术,先用温压弹清理地道,再用无人车探诡雷,最后突击队员直接抄后路,乌军士兵看到俄军从通风管道钻出来时,士气一下就崩了。 乌军这边本来就底气不足,看着装备了豹2坦克、凯撒自行火炮,实际能打的人少得可怜,第155旅参战兵力还不到60%,好多连队都是“一个班长带三个新兵”,自组建以来逃兵和失踪的就有1700多人。 美西方的援助也跟不上了,重型装备补给降了40%多,就算挪威、瑞典每月送200吨弹药,也填不上窟窿。地下堡垒看着结实,可断了空气、没了补给、通讯失灵,再坚固也成了死局。 俄军还玩起了围点打援,11万兵力从三面包围,封锁外围道路,乌军援军两周都打不进来。 之前俄军突击队先进城想里应外合,结果援军被地雷场和反坦克导弹挡在外头,突击队弹药越打越少,后来俄军调整战术,各军种直接指挥,黑海舰队的“口径”巡航导弹12分钟就能精准命中乌军集结地,比以前快了两三个小时。 到后来俄军控制了85%的城区,乌军那6000主力要么被堵在地下,要么踪迹全无,所谓的“地下堡垒”彻底成了坟墓。 说到底,乌军就是小聪明耍过头了,光想着躲地下保命,没算到俄军会针对性地断气、断粮、断通讯。 这矿道本来是苏联挖煤的老底子,被他们改成堡垒,最后反倒成了困住自己的牢笼。 俄军这波是真看透了,不跟你拼消耗,直接打你的软肋,把乌军的算盘彻底打碎了,这反转真是一点不意外。

0 阅读:82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