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那英第一次拍吻戏,就被廖凡推到墙上狂亲,她一直都难入戏,老是笑场,偏偏导演又很严厉,就开始骂她。 那英接到了自己首次出演电视剧的机会——《好想好想谈恋爱》。对于这位从歌坛走出来的实力唱将来说,表演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她从不害怕挑战。 接到剧本时,那英翻开第一页便皱起了眉头:台词不长,但每一句都要在情绪上精准表达出角色的细腻和复杂。她自认在歌唱上是天生的表达者,但面对镜头,她依然觉得手足无措。 开机的第一天,那英就意识到电视剧的拍摄与舞台表演完全不同。 在舞台上,她可以随着音乐自由发挥,观众的掌声会给她反馈;在镜头前,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到毫米,否则便可能被导演否定。 那英坦率、耿直的性格,让她在面对导演时毫不掩饰自己的紧张。 剧情发展到男女主角的感情升温,那英饰演的角色需要完成一场吻戏。这对她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考验。 她向来坦率、直接,从不遮掩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她对经纪人直言:“我没拍过吻戏,这东西……我真不行啊。” 经纪人安慰她:“没关系,慢慢来,廖凡很有经验,他会带你。”那英点了点头,但心里仍旧忐忑不安。 拍摄当天,场景布置在一间温暖的咖啡厅里。那英穿着柔软的针织衫,手里还握着剧本,试图靠默读台词让自己进入角色。 每当镜头对准她,她就忍不住发笑——一种既尴尬又无奈的笑场。导演在一旁皱着眉,严厉地喊道:“那英!不要笑,认真!你必须进入角色!” 她却耿直地回应:“我真的控制不住,我不擅长这个……” 廖凡在一旁看着那英小心翼翼的样子,他已经在影视圈打拼多年,深知演员第一次拍吻戏的紧张感,也明白慢慢酝酿有时反而会让气氛更加尴尬。 于是,他心生一计——用一种近乎“强制”的方式帮助那英进入角色。 “那英,”廖凡走到她面前,语气中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别想太多,忘掉你自己,忘掉镜头。来,跟我走。” 话音刚落,他轻轻一推,将那英靠在了墙上,这一刻,空间被压缩,她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 那英眼睛睁得大大的,惊呼了一声:“哎!你……你干嘛啊!”廖凡却没有停下,直接吻上去,动作坚定而自然。 那英的脑子一片空白,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混乱的情绪。她的耿直本性让她不想做作,但在这一刻,她只能顺从现实,跟随情绪,让镜头前的自己逐渐融入角色。 拍摄结束后,那英后退一步,气喘吁吁,却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这算什么方法啊!太突然了,我都没反应过来!” 廖凡耸耸肩,笑着说:“信我,这种方式比你慢慢准备好得多。”导演在一旁看着回放,眉头舒展开来:“不错,这次有戏了,眼神、动作都自然了。” 那英则耿直地走到导演面前,语气里带着自己特有的坦率:“导演,我知道我不懂表演,但我已经尽力了!以后要是再有这种,我可要先申明,我不保证不会笑场!” 在之后的拍摄中,那英逐渐适应了镜头,她的耿直性格成为她的特点——不做作、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让她在表演中自然地流露真实感。 拍戏间隙,她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困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和剧组成员打成一片。 有一次,剧组布景出了问题,那英当场提出意见:“这个布景不对我的角色感情,换一下吧,我演不进去。” 虽然有些导演觉得她挑剔,但更多人被她的坦率所打动——她总是以作品的质量为重,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 那英在这部剧的表现,虽非完美,却充满真实感。她的耿直性格在圈内也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怕笑场、不怕被批评,总是直面问题,也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她自己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拍吻戏那会儿,完全是被逼着上阵的。廖凡那个方法虽然猛,但真的让我快速进入了角色。那种感觉很奇怪,但也很真实。” 多年以后,那英再谈起《好想好想谈恋爱》的拍摄经历,仍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说:“如果没有廖凡的那个‘壁咚’,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可以在镜头前这么放得开。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无论多耿直,多不擅长,只要敢去尝试,就会有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