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别看太仓只是一个县级城市,德国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小社区,房子是典型的德式建筑,超市里买得到德国产的黑啤和面包,当地人私下里早就管这片叫“小德国”。 太仓和德国之所以结缘,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讲起。当时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人斯坦姆考察中国,选中了当时还比较普通的太仓,租间小工厂就开始干。 当时,德国同事都觉得他选地方不靠谱。可这家公司后来一步步发展壮大,吸引了不少德国企业跟着一起过来,慢慢地太仓成为德国人在中国的重要落脚地。 德国企业不只是带着技术来生产,它们还把德国的教育模式也搬了过来。 德国本土这些年能源短缺,不少企业用电贵得离谱,市场增长也有限制,一些高科技研发中心甚至还要排队等电用。 而太仓这边,电力足、市场大,服务效率高,如果企业有新项目需要批手续,从递材料到批完,不用等那么久,光这点就让很多德国企业心动。大家都觉得和在德国本土比,太仓这里干活省心多了。 弗劳恩霍夫实验室算是德国科研的招牌之一,最近几年它直接把最核心的团队拉到了太仓,跟中国的高等院校一块儿干研发,新实验室建得飞快,检测现代能源、汽车零部件这些,每年忙得很。 有德国工程师带着家属在附近居住,还有德语学校、德国医生坐诊,基本上生活无缝衔接,照顾得十分周到,德国人也安心在这里扎下根来。 有人周末跑去德国风情小镇逛逛跳蚤市场、也有人试着跟中国邻居学两句太仓话,中西融合得挺自然。 其实这些年的太仓已经不只是德国企业扎堆了,本地企业也受益良多。德国大件厂家的精密管理和高效生产方式影响了本地行业,不少中国企业顺着供应链把产品卖到了欧洲各种市场。 像舍弗勒这样的德国大企业,生产的新车零部件不仅运到国内,还搭着太仓港的轮船销往世界各地。 现在太仓的整车出口数量在江苏已经是数一数二,越来越多德企把研发和制造拉到中国,帮助这里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德国公司和中国企业配合得越来越紧密,有些“隐形冠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认可度很高。 太仓能够成为德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心中的“新家”,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这里能让他们办事顺畅、孩子入学无忧、生活习惯也有保障。 相比在德国本土各种局限,这里处处都是机会。德企扎根太仓并不是聊胜于无的权宜之计,而是算账之后的选择。 服务高效、市场广阔、日常生活也不用担心,太仓给德国人和德国企业提供了一整套舒服的解决方案,所以大家才乐意带着实验室和家属一起搬来。 其实太仓和德国的“牵手”,让国内企业学到了不少先进管理经验,也让中德产业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未来照这样下去,越来越多德国企业和科学家还会继续来到太仓,毕竟,没有哪个企业不想在一个高效又踏实的地方安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