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人脑子非常好使,去年种了五十亩大蒜,收入近五十万元。今年又种了五十亩大蒜,但今年全部用上弓棚。因为明年大蒜的行情很难确定,由于大蒜种植面积的成倍扩大,明年大蒜的行情,肯定不如今年。但是,如果能提前收获,那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这家人的男主人叫老周,五十出头,皮肤黝黑,手里总拿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大蒜种植的各种数据。去年大蒜丰收后,他没像村里其他人那样忙着扩大种植面积,反而天天跑到镇上去打听行情,还托人从外地带回来最新的大蒜市场分析报告。 今年三月刚开春,老周就开始折腾弓棚。五十亩地,搭了近百个拱形架子,上面蒙着厚塑料布,远远望去像一片白花花的帐篷。村里老李来帮忙拉线,蹲在田埂上抽着烟问:“老周,你这搭棚子得花不少钱吧?塑料布、钢架,还有那几台抽风机,我瞅着就得小十万,值当吗?”老周手里正用铁丝固定架子,头也不抬:“值不值当看秋收。你想啊,人家六月收蒜,咱五月中旬就收,那会儿新蒜刚下来,贩子抢着要,价能差一半。”老李撇撇嘴:“可这棚子捂着,大蒜别捂烂了?”老周嘿嘿笑,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你看,我记着呢,白天温度不能超28度,超过了就得开抽风机换气;晚上不能低于12度,低了就盖草帘。湿度得控制在60%,太干了喷水,太湿了撒草木灰。” 自打弓棚搭起来,老周每天往地里跑三趟。早上六点半,天刚亮就去掀草帘,手里攥着个温度计往蒜叶上贴,嘴里念叨:“22度,正好。”中午日头毒,他又扛着梯子爬到棚顶,把通风口拉开条缝,掏出本子记:“12点,通风半小时,温度25度。”媳妇在田埂上喊他回家吃饭,他摆摆手:“再等会儿,看看湿度计,刚喷了水别闷着根。”有回邻居家二柱路过,扒着棚子往里瞅:“周叔,你这蒜苗咋比我家的高半截?叶子还绿得发亮。”老周指着蒜薹:“你看这薹,都快冒尖了,你家的才刚打苞。这棚子就跟给大蒜开小灶似的,积温够了,长得能不快?” 四月底有天突然降温,夜里下了层霜。村里好几户没搭棚的蒜地,叶子冻得发黄,主人家蹲在地头叹气。老周前一天看天气预报,下午就把所有草帘都盖严实了,还在棚角点了盆炭火——不是明火,用铁皮桶罩着,就为了提两度温度。第二天一早掀开草帘,他的蒜苗照样绿油油的,媳妇拍着胸口:“多亏你心细,要不这五十亩就白瞎了。”老周却盯着本子皱眉:“昨晚最低温10度,比我记的临界值低了5度,下次得提前备点电热扇,保险。” 五月十二号那天,老周的大蒜开始起挖。比村里最早的还早了十八天,刚挖出来的蒜头白净饱满,贩子开着三轮车直接到地头,看了看品相,张嘴就喊:“三块二一斤,我全要了!”旁边看热闹的老李凑过来掂量蒜头:“乖乖,这头比鸡蛋还大,我家的得再长半月才能这么大。”贩子笑着说:“现在市场上新蒜少,就他这棚里有货,我拉到县城超市,四块五一斤都好卖。”老周没立马答应,蹲下来数蒜头:“你看这瓣,都是四六瓣,没小瓣,三块三,少一分不卖。”贩子犹豫了下,咬咬牙:“行!现在就过秤!” 两天功夫,五十亩大蒜全卖完了。晚上算账,媳妇数着存折上的数字,眼睛都亮了:“五十八万!比去年还多赚八万!”老周却在本子上写:“2024年弓棚大蒜:提前18天收获,平均单产3200斤,售价3.3元/斤,成本(弓棚+人工)8万,净利润50万。改进点:夜间保温设备需升级,目标提前25天收获。”写完把本子揣回兜里,蹲在门口抽烟,望着黑黢黢的蒜地,嘴角偷偷往上扬了扬。
这家人脑子非常好使,去年种了五十亩大蒜,收入近五十万元。今年又种了五十亩大蒜,但
叙白呀嘿
2025-11-06 19:17: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