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借,一个敢给!安徽芜湖,穷表弟向富表哥借款250万,表哥二话不说,直接

浅笑对风吟 2025-11-06 12:53:46

一个敢借,一个敢给!安徽芜湖,穷表弟向富表哥借款 250 万,表哥二话不说,直接掏钱,最后2022 年,表哥因持有表弟公司的股份成为广州首富,而表弟早就登上过中国首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安徽芜湖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有个叫王传福的年轻人,家里条件挺困难的。 他有个表哥叫吕向阳,那时候已经在银行工作了十几年,攒下了一些积蓄。 1995年的时候,王传福想自己创业做电池,可是手头紧巴巴的,连启动资金都凑不齐。 他四处找人借钱,碰了不少钉子,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表哥帮忙。 吕向阳当时在广州做投资生意,主要是房地产和纺织品,手里有点闲钱。 听说表弟要创业,他也没多犹豫,直接拿出了二百五十万。 那时候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够在城里买好几套房子了。 但吕向阳既没让表弟打借条,也没提什么分红条件,就这么把钱给了王传福。 后来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放心,他说就是看表弟那个认真劲儿,觉得这事能成。 其实吕向阳在银行干了十五年,见过不少生意人,他看人确实有一套。 拿到这笔钱后,王传福在深圳租了个小厂房,开始捣鼓电池生产。 那时候正是大哥大手机最火的时候,一块电池能卖到上千块。 王传福瞅准了这个机会,想着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便宜电池。 刚开始那会儿特别艰难,为了省钱,他带着工人自己动手做设备,连生产线都是土法上马。 有时候为了赶订单,整宿整宿地守在车间里。 他们的办法很实在,能用人工的地方就不用机器,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 慢慢地,他们的电池因为价格便宜质量又稳定,开始有客户上门了。 先是给一些国产手机配套,后来连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都找他们供货。 到了1997年,比亚迪公司已经能做到一年卖出去三千多万块电池,生意越做越大。 这时候王传福又开始琢磨着要搞技术创新,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企业做大了以后,王传福想着要上市融资。 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吕向阳作为早期投资人,手里的股份一下子值钱了。 但他一直没怎么抛售,反而继续支持表弟发展。 后来比亚迪开始造汽车,特别是转向新能源汽车时,需要大量投入,吕向阳也都全力支持。 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比亚迪一个做电池的跑去造车太冒险,但吕向阳始终站在表弟这边。 要说王传福这个人也确实有眼光。 早在2003年他就收购了秦川汽车,开始布局汽车产业。 虽然前十年亏了不少钱,但他一直坚持投入研发。 到了2013年,比亚迪推出第一款混动汽车,慢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特别是在国家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后,比亚迪凭借自己在电池技术上的优势,很快就成了行业领头羊。 2022年,比亚迪已经成了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一年能卖出去四百多万辆车,市值达到万亿级别。 根据胡润富豪榜的数据,王传福本人的身家达到了228亿美元,当过了中国首富。 而吕向阳因为长期持有比亚迪股份,身家也有174亿美元,成了广州首富。 当初那二百五十万的投资,变成了上千亿的资产回报。 这件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有人说吕向阳眼光好,押对了宝;也有人说是王传福懂得感恩,让表哥分享了企业发展成果。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让人看到了亲戚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扶持的力量。 在现在这个社会,能这样不计较得失地帮助亲人,确实很难得。 回过头看,当初要是没有吕向阳那笔钱,王传福的创业路可能会艰难很多。 而要是没有王传福后来的成功,吕向阳也不会有这么丰厚的回报。 所以说,这既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眼光和坚持的故事。 两个人一个敢借,一个敢还,最终实现了双赢。 其实在比亚迪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像吕向阳这样的贵人。 比如夏左权,当初也投了五十万,后来这些股份价值超过二百亿。 还有最早的那三十四个员工,都跟着王传福实现了财富增值。 这说明只要找对方向,肯坚持,好运气自然会来。 现在比亚迪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之一,产品卖到世界各地。 从当初那个穷小子到现在的中国首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抓住机会,普通人也能成就大事业。 主要信源:(东方财富网——中国好哥俩,表弟敢借表哥敢给,后一人成中国首富一人成广州首富)

0 阅读:2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