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砸800亿欧元死保工业命脉!钢铁巨头从美国掉头回国,欧盟急眼

烟雨评社 2025-11-05 09:54:50

2025年11月4日,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正式宣布,从2026年1月1日起,德国将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提供国家补贴电价,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钱帮那些用电大户减轻负担,好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有点竞争力。 熟悉德国工业现状的人都知道,这政策来得一点不突然。过去三年,德国的工业用电价格一路飙升,2022 年受俄乌冲突影响,一度涨到 0.3 欧元 / 千瓦时,是中国同类企业电价的 3 倍多,比美国也高了近两倍。 像蒂森克虏伯这样的钢铁巨头,2023 年光是电费支出就比 2020 年多了 12 亿欧元,不得不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的化工基地,也因为电费太高,关闭了两条年产 50 万吨的乙烯生产线,导致欧洲市场的塑料原料价格跟着上涨。 这次公布的补贴方案,把 “能源密集型产业” 划得很细,覆盖了钢铁、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玻璃五大类,还特别列出了具体的补贴标准。 比如钢铁企业的基础电价被压到 0.08 欧元 / 千瓦时,化工企业的电解铝生产用电能拿到 0.07 欧元 / 千瓦时的补贴价,只要企业的年用电量超过 1 亿千瓦时,就能申请。 为了防止企业 “薅羊毛”,政策还加了限制 —— 拿到补贴的企业,未来五年不能把生产线搬到欧盟以外,还要承诺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 3%,确保补贴真能用到产业升级上。 德国政府为这事儿也是下了血本,根据联邦财政部的预算,2026 年专门划出了 180 亿欧元的补贴资金,之后每年还会根据产业用电需求调整,预计到 2030 年总投入会超过 800 亿欧元。 赖歇在发布会上解释,这钱主要来自能源税改革和碳排放交易的收入,不会额外增加普通纳税人的负担,“我们不能看着德国工业的根基被高电价掏空,这些补贴不是‘福利’,是保住就业和技术优势的必要投入”。 政策一出台,德国工业界的反应很积极。蒂森克虏伯的 CEO 马丁・布叙当即表态,会暂停在美国新建生产线的计划,把原本准备投到得州的 5 亿欧元,转用到多特蒙德工厂的环保改造上,还承诺会新增 2000 个就业岗位。 巴斯夫也宣布,要重启路德维希港的一条乙烯生产线,同时在基地里建一座新的光伏电站,降低对电网用电的依赖。 但这政策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欧盟委员会的发言人就公开表示,德国的补贴可能违反欧盟的 “国家援助规则”,担心会让其他成员国的企业陷入不公平竞争 —— 比如比利时的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厂,没有类似的补贴,未来可能会失去德国市场的订单。 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更是直接喊话,要求德国 “要么把补贴范围扩大到整个欧盟,要么就降低补贴力度”,不然法国也会推出自己的工业电价补贴政策。 德国国内的环保组织也有意见,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指出,低电价可能会让高耗能企业失去减排动力,比如补贴后的电解铝生产,虽然成本降了,但每吨铝的碳排放还是高达 12 吨,远高于挪威用水电生产的 0.5 吨。环保人士担心,这会拖慢德国实现 2030 年碳减排 40% 的目标。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德国这次是铁了心要保工业。毕竟能源密集型产业贡献了德国 15% 的 GDP,直接或间接带动了 400 万个就业岗位。 一旦这些产业大规模外迁,不仅经济会受重创,还可能导致大量技术流失。就像赖歇在新闻发布会最后说的:“高电价是暂时的,但工业基础没了,再想重建就难了。” 信源:光明网

0 阅读:2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