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造,结果建成后,泰国直接欲哭无泪,一辆贴着“测试中”的日本高铁,顶着“时速300公里”的名头,竟然被摩托车轻松超车。 2015年,泰国政府把曼谷—清迈高铁项目交给日本,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中国高铁“出海”遭遇重创,十年过去,这条670公里的线路连一寸轨道都没铺下,而中国未中的标,反而成了最清醒的抉择,6000亿泰铢——这笔钱足以买下半座曼谷核心区的住宅,却只换来十年空转。 要知道当初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日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承诺给泰国提供低息贷款,还宣称要把新干线的 “先进技术” 原封不动搬到泰国,宣传册上满是 “时速 300 公里”“安全可靠”“准点率 99%” 的字眼,把泰国政府哄得团团转。 反观中国,当时提出的方案更务实,考虑到泰国的地形和现有铁路状况,建议先建时速 250 公里的线路,逐步升级,还承诺帮助泰国培养本土技术团队,可泰国觉得日本新干线名气大,愣是选了看似更 “高端” 的日本方案。 结果项目一开工就问题不断。日本团队对泰国的地质条件根本不熟悉,施工前没做充分勘察,刚挖了没多久就遇到地下暗河,导致工期直接延误了半年。 好不容易把轨道铺好,又发现轨距不匹配 —— 日本用的是窄轨,而泰国现有铁路是宽轨,最后只能重新调整轨道,又多花了 2 亿泰铢。 最让泰国头疼的是,日本承诺的 “技术转移” 根本没兑现,核心设备的维修和调试都得靠日本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不仅要价高,还经常以 “技术保密” 为由拒绝泰国工人参与,导致泰国连基本的设备维护都做不了。 等到测试阶段,更离谱的事儿来了。按照计划,高铁要进行时速 300 公里的测试,可实际跑起来,最高时速才勉强到 160 公里,还时不时因为信号问题减速。 有一天在曼谷郊区的路段,一辆摩托车沿着公路并行,摩托车手看高铁跑得慢,还特意加速超了过去,这一幕被路人拍下来,视频里能清晰看到高铁车身上的 “测试中” 字样,以及旁边摩托车飞驰而过的身影。 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调侃 “日本高铁还没摩托车快”“这哪是高铁,分明是慢速观光车”,泰国交通部长不得不紧急召开记者会,承认测试情况 “未达预期”,还说要和日本方面重新协商解决方案。 其实这不是日本高铁第一次在海外翻车了。之前在印度修建的高铁项目,同样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工期延误了三年,预算超支了一倍多,测试时速也没达到承诺的标准。可泰国当时没吸取教训,一门心思觉得日本技术好,现在吃了大亏才后悔。 反观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项目,比如中老铁路,不仅提前半年通车,还实现了时速 160 公里的稳定运行,而且全程采用中国标准,帮助老挝培养了上千名本土技术人员,现在已经成了东南亚高铁的标杆项目,对比之下,泰国更是悔不当初。 更让泰国难受的是经济损失。这个高铁项目总投资超过 500 亿泰铢,其中大部分是日本的贷款,现在项目出了问题,不仅要继续花钱整改,还得承担贷款利息。 而且因为高铁无法正常运营,原本计划开通的客运和货运线路都得搁置,泰国旅游业和物流业都受到影响。有泰国经济学家估算,光是工期延误和测试失败带来的损失,就超过了 100 亿泰铢,还不算后续可能需要的整改费用。 现在泰国政府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和日本的合作。他们派代表团去日本谈判,要求日本方面改进技术、降低时速承诺,还得赔偿延误损失,可日本方面却把责任推给泰国,说 “是泰国的环境不适合新干线技术”,双方至今还在扯皮。 不少泰国网友都在网上呼吁 “当初应该选中国”,还有人发起了请愿,希望政府重新考虑和中国合作,把剩下的高铁线路交给中国来建。 这件事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选择合作方不能只看名气,更要考虑实际需求和技术适配性。日本新干线虽然在本国运行得不错,但到了其他国家,不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和现有基础设施,盲目照搬技术,很容易出问题。 而中国的高铁项目,一直坚持 “因地制宜”,会根据合作国家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案,还注重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合作态度。现在泰国只能一边和日本扯皮,一边看着邻国的中国高铁项目顺利运营,心里的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现在泰国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与其等一个不知道何时能实现的承诺,不如选择一个确实能把事办成的合作伙伴。中泰铁路二期项目的快速推进,证明了这种务实选择的正确性。 信源: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