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

康安说历史 2025-11-04 17:55:06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实现了中瑞关系某种意义上的破冰或者突破。那么,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 中方宣布对瑞典免签,确实算得上给中欧关系扔了块 “试金石”,这步棋走得有门道,但要说欧盟对华免签就此 “加速冲线”,那还得先看看欧盟内部那盘错综复杂的 “棋局”。 毕竟欧盟这地方,向来是 “一人感冒全家吃药”,免签这事儿不是单个国家点头就能成的,得所有申根区成员国一致同意,这种决策机制简直比凑齐一桌人打麻将还难协调。 先说说中方这波操作的底气,其实对瑞典免签不是突然的 “心血来潮”,而是早就铺好的摊子。算上瑞典,中方已经对 33 个欧洲国家实施了 30 天单方面免签,覆盖了超过七成的欧洲国家,连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核心成员国都在名单里,而且政策直接延长到了 2026 年底。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2024 年三季度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那会儿入境中国的外国人里,快一半是走免签通道来的,同比涨了近八成。 杭州口岸更明显,免签政策铺开后,欧洲来的旅客里有三成多都是免签入境,同比翻了 15 倍还多。这种 “单向给便利” 的姿态,其实就是在给欧盟递台阶,意思很明确:人员往来的红利摆在这,就看你们接不接。 欧洲那边不是没动心,尤其是靠旅游业吃饭的国家,早就急得跳脚了。2024 年欧洲旅游业刚回暖,全年游客花销都冲到 7197 亿欧元了,可中国游客这块 “大蛋糕” 还没吃到多少,因为签证太折腾。 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个季度,赴欧签证申请量涨了三成,但吐槽预约难、材料繁的人一堆,好多人干脆就放弃了行程。 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旅游大国最有感触,2024 年意大利游客总数都超过法国了,旅游业占 GDP 的 10.8%,可中国游客占比还没到 5%,要是免签了,这数字能涨多少可想而知。 所以欧洲旅游委员会(ECTAA)天天在欧盟总部喊,说签证壁垒把中国游客挡在了门外,再不放行就要被东南亚国家抢走生意了。瑞典作为北欧的代表,先享受免签红利,其实是给其他欧盟国家做了个 “示范”—— 你看,跟中国搞好人员往来,亏不了。 但欧盟内部的分歧比想象中还大,简直是 “东边日出西边雨”。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大国想得明白,他们跟中国的经贸往来密,2024 年中德贸易额还保持在千亿欧元级别,商务旅客往来频繁,免签能省不少事,所以一直倾向于放宽政策。 可东欧国家不一样,总盯着非法移民那点事,觉得免签会带来 “安全风险”,死活不松口。这种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2013 年欧盟就讨论过对华免签,结果吵了半年没下文,最后只能搞点 “简化流程” 的小动作,比如希腊、葡萄牙试点接受电子材料,可这跟免签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瑞典这次加入免签名单,说不定能撬动北欧圈子,芬兰、丹麦本来就跟瑞典关系近,之前也已经在中方免签名单里,这下三个北欧国家凑齐,形成的 “小气候” 可能会给欧盟核心层施压。 更关键的是 “对等原则” 这层窗户纸。欧盟一直拿这个说事,觉得中方单方面免签不够 “对等”。可实际上,中方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从 15 天免签到 30 天,从 6 个国家扩到 43 个,连过境免签都从 144 小时延长到 240 小时,几乎是把 “诚意” 摆到了台面上。 现在就看欧盟怎么接招了,要是瑞典免签后,来华游客涨个三成,商务合作多了几笔大单,那些原本犹豫的国家说不定就会动摇。 毕竟经济账最实在,2024 年杭州口岸免签入境的外国人里,有不少是来谈生意的,落地就能开会,比以前办签证省了一周时间,这种效率谁不爱呢。 不过也得看清现实,欧盟决策向来是 “慢工出细活”,甚至有时候细活出不来。申根区 27 个国家,要达成一致简直比让 27 个人同时喜欢一道菜还难。 之前希腊想单独对中国简化签证,结果被欧盟叫停,说 “不能破坏统一政策”。所以瑞典这步棋,更像是把 “球” 踢给了欧盟,逼他们不得不重新讨论对华免签的议题。 哪怕短期内出不了结果,至少能推动一些 “折中方案”,比如扩大多次入境签证的发放比例,或者把签证处理时间从 15 天缩短到 5 天 —— 这些 “小进步” 积累多了,离真正的免签也就不远了。 说到底,对瑞典免签不是 “一步到位” 的钥匙,但绝对是 “加速进程” 的催化剂。欧盟要是聪明,就该借着这个机会协调内部立场,毕竟中国游客的钱包、中欧的人文交流,都等不起那么多 “漫长的讨论”。 现在瑞典已经先上车了,其他国家看着眼馋,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跟着喊 “我也要上”,到时候欧盟想拦都拦不住。毕竟在利益面前,所谓的 “分歧” 有时候也没那么坚不可摧。

0 阅读:4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