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董事长发话了!表示:如果中国大陆强攻台湾,那么你们将会得到的将是一个“经济

百日依山尽 2025-11-04 01:08:27

台积电董事长发话了!表示:如果中国大陆强攻台湾,那么你们将会得到的将是一个“经济死岛”!这是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给出的答案!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的一番话,瞬间搅动了台海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神经。他公开宣称,若中国大陆强攻台湾,最终得到的只会是一个“经济死岛”,这番直接的表态把台积电与台湾经济的捆绑关系,赤裸裸地摆到了台面上。 刘德音敢说这话,核心底气来自台积电撑起的台湾经济基本盘。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心脏”,台积电贡献了台湾近10%的GDP,光是高雄正在推进的2纳米晶圆厂项目,总投资就突破1.5兆元,能创造7000个高科技岗位和2万个营建工作机会,楠梓园区初期就能带来1500亿元年产值。 更关键的是,台积电正把高雄打造成2纳米以下制程的全球核心枢纽,P1厂已进入量产倒计时,P2厂正在装机调试,后续三座厂房也陆续开工,这种产业号召力让半导体成了台湾经济的“命脉”。也正因如此,台当局一直鼓吹台积电是所谓的“硅盾”,认为其战略价值能让大陆投鼠忌器。 但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却绕不开一个现实:台积电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大陆市场的支撑。大陆不仅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其供应链里从原材料到设备维护,都有两岸企业的深度参与。更值得注意的是,刘德音口中的“经济死岛”风险,未必真的来自大陆。 美国早已用实际行动表明,它才是那个想攥走台积电核心技术的力量。特朗普政府曾直言要让台积电把芯片产能搬回美国,而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抛出的补贴,本质上就是用政策手段逼迫台企转移技术和产能。 更微妙的是,台积电自己也在加速“去台湾化”布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正推进2纳米制程落地,虽然进度比高雄厂慢了不少,但已明确纳入规划。这种分散布局背后,藏着对地缘风险的预判,却也让台湾的产业根基变得松动。有业内人士指出,真到局势紧张时,美国为了不让技术落入他人之手,甚至可能先动手破坏台积电的生产设施,根本不会顾及台湾经济的死活。 刘德音的言论传开后,岛内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分裂。依赖半导体产业生存的工程师群体忧心忡忡,担心产业根基动摇后失业潮会随之而来;而不少普通民众却看得更透彻,认为把台湾经济的安危系于一家企业,本身就是种危险的押注。 更有人翻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此前“我的国家是美国”的言论,质疑这种深度绑定美国技术体系的企业,能否真的成为台湾经济的“保护盾”。 与此同时,大陆芯片产业的快速崛起,也在悄悄削弱“硅盾”的价值。这几年大陆在芯片领域持续投入研发,虽然顶尖制程与台积电仍有差距,但已能满足不少日常需求,且在市场驱动下迭代速度极快。 华为等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打破了西方垄断,让“大陆离不开台积电”的说法渐渐站不住脚。当大陆自身的芯片自给能力不断提升,所谓“经济死岛”的威慑力,自然也会打折扣。 事实上,台积电的命运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连。过去多年,正是得益于两岸局势的相对稳定,台积电才能安心布局先进制程,成为全球产业龙头。 一旦局势生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种高度依赖稳定环境的高科技产业。刘德音口中的“经济死岛”,更像是对风险的预警,却回避了风险的真正源头——那些试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 如今,高雄的晶圆厂还在昼夜施工,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仍在迭代,但刘德音的一番话,已经让更多人看清:台湾经济的真正保障从不是某家企业的技术壁垒,而是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