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

百日依山尽 2025-11-03 18:50:58

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荷兰出台更严厉芯片设备出口新规,对DUV光刻机实施精细化管控,进一步限制与中国芯片领域合作,此举与中国近期升级的稀土管控形成直接对冲。 谁也没料到,中荷之间这场围绕半导体产业的较量会来得这么猛烈。就在中国升级稀土管控、外界普遍猜测荷兰会有所妥协时,10月31日荷兰突然抛出更严厉的芯片设备出口新规,直接将DUV光刻机管控精度拉满,与中国的稀土反制形成正面对冲,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早有铺垫。此前中国刚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明确只要含0.1%中国来源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不管产地和中转路径,都必须申请出口许可。 这个标准精准击中了荷兰的软肋——ASML生产的光刻机里,单台设备的稀土磁体用量就超过10公斤,占电机成本的三成以上,连镜头抛光都得依赖中国高纯度铈基材料,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荷兰大概率会在关键资源卡脖子下放缓限制步伐。 可荷兰的回应却透着强硬。10月31日出台的新规堪称"最严禁令",不仅把DUV光刻机的管制门槛从7纳米下调到14纳米,连ASML的1970i、1980i这些中阶主力机型都纳入了许可证管理。 更狠的是,测量检测设备、计算光刻软件等配套技术被"一刀切"限制,甚至连已售设备的售后维护都首次列入管控清单,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现有生产线可能面临缺件停摆的风险。审批周期也被拉长到90天,给企业合作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荷兰敢如此加码,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持续施压。ASML约55%的零部件依赖美国供应,美资还持有其30%的股份,这种深度绑定让荷兰很难完全自主决策。早在此前9月,荷兰就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冻结资产并罢免中国籍CEO,行动时间与美国出口管制新规高度重合,不难看出其中的关联。 但这步棋显然是把双刃剑。政策出台当天,ASML股价就暴跌8.2%,市值大幅缩水。中国可是ASML的核心市场,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已达28%,其中DUV设备销售额占比近90%,失去这块市场意味着2025年营收可能锐减12%。 更棘手的是稀土断供风险,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生产线随时可能停工。荷兰半导体产业关联着12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其中20%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长期断供恐引发行业性裁员潮。 面对限制,ASML正在悄悄"曲线突围"。其刚推出的NX2000系列新机型,通过微调参数规避管制标准,客户只需投入800万美元适配,就能实现7纳米芯片生产。 同时还计划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储备5亿美元零部件,把设备维修周期从45天压缩到15天,以此对冲审批延迟的影响。企业的求生之举,本质是舍不得中国这块蛋糕——中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38%的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更是超过70%,这正是DUV设备的核心战场。 有意思的是,荷兰经济大臣已经表态要"重新审视14纳米制程设备的管制标准",显然是感受到了本土产业的压力。另一边,中国的国产替代也在加速,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良率已达90%,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正在慢慢填补设备缺口。 这场"你卡我设备,我扼你资源"的博弈还在继续,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