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上天总会格外眷顾某些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夏衡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为合成芳香胺提供了新方法,成功破解了芳香胺“安全改造”的百年难题。 不可思议的,这个突破的起点,竟源于团队里一位学生手滑,加错了试剂——把硝酸和浓硫酸加了进去,却意外发现了一种名为 N-硝基胺 的产物,让原本停滞的研究突然迎来了转机。 从那个意外发现开始,张夏衡和同事们深入探索,最终证实了N-硝胺作为中间体的可行性,进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突破性成果。 有意思的是,N-硝胺这个中间体并非全新物质,早在1893年就被发现了,但整整132年过去了,没人想到它可以用来做脱氨反应。 这项成果的核心原理一点也不复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创新,但是它的应用价值极其巨大,让百年难题迎刃而解。 这样的意外馈赠并非孤例,日本的科学家田中耕一,也是因为偶然发现"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得诺贝尔奖。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科学史上的的重大突破,从不只属于天赋异禀的天才,往往更偏爱那些能抓住“意外”的敏锐大脑。
连德国媒体都看明白了。他说,不是中国的科学家拿不到诺贝尔奖。是中国的科学家,
【186评论】【1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