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被自己人打脸,外媒集体看好中国! 能源是AI等前沿技术的发动机,能源底座不

百日依山尽 2025-10-29 21:46:37

川普被自己人打脸,外媒集体看好中国! 能源是AI等前沿技术的发动机,能源底座不牢,技术将地动山摇。川普却叫嚣称可再生能源是"笑话"。 摩根大通最新报告直接“打脸”,如果不借助风能和太阳能,美国科技行业增长所需的电力供应将难以满足。 10 月 29 日,这家美国顶级投行发布《全球能源与科技协同报告》,明确指出:若美国继续排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 2030 年,科技行业增长所需的电力供应将出现 15% 的缺口,AI 算力、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都将受波及。 更扎心的是,报告还特意提到 “中国在能源与科技协同上的布局,已走在全球前列”,这番表态让外媒集体转向看好中国,也让美国能源政策的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特朗普对可再生能源的抵触,早已不是秘密。早在 2017 年任总统时,他就退出《巴黎协定》,削减对风能、太阳能项目的补贴,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嘲讽风电 “靠天吃饭不稳定”,太阳能 “成本高没前途”。 这次竞选集会再发激进言论,看似是迎合传统能源产业的支持者,实则与美国科技界的需求背道而驰。要知道,美国 AI 产业正处于扩张期,仅硅谷的数据中心每年就需新增 120 亿度电,而传统火电不仅碳排放超标,还受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大 —— 今年 9 月得州天然气短缺导致 AI 算力中心限电的教训,还没过去多久。 摩根大通的报告,相当于给美国能源政策泼了一盆冷水。报告团队花了 6 个月时间,调研了美国 50 家头部科技企业的能源需求,发现 83% 的企业都计划在未来 3 年扩大 AI 业务,对应的电力需求将增长 40%。 若仅依赖现有火电和核电,根本无法满足缺口,而风能和太阳能恰好能填补空白,美国中西部的风电资源,每年可提供约 3000 亿度电,足够支撑 10 个硅谷的数据中心; 西南部的太阳能资源,若充分开发,度电成本还能比火电低 20%。报告作者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排斥可再生能源,相当于给美国科技发展绑上手脚,而中国正在抓住这个机会。” 中国在能源与科技的协同上,早已用行动说话。就像之前黄仁勋提到的核电优势,中国不仅在核电领域快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样亮眼。截至 2025 年 10 月,中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 12 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 45%,比美国高出 18 个百分点。 外媒对中国的看好,并非空穴来风。《华尔街日报》近期刊发专题报道,对比中美能源科技布局,认为中国 “用可再生能源支撑科技扩张的思路,更符合长期发展趋势”; 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中国在风电、太阳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比如自主研发的 16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让能源供应更具竞争力。 就连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承认,中国在能源与科技的协同效率上,已超过美国,中国 AI 企业的平均算力成本,比美国低 25%,其中可再生能源的贡献占了一半。 美国科技界对特朗普的能源政策,也越来越不满。苹果、谷歌等企业已公开表示,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甚至绕过联邦政策,直接与州政府合作开发风电项目。 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排斥可再生能源,会让美国失去科技领先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种内部矛盾,让美国的能源政策陷入尴尬,一边是传统能源支持者的政治需求,一边是科技产业的现实需要,两者难以平衡。 这场中美能源科技的博弈,还在继续。特朗普的激进言论,或许能赢得部分选票,却可能让美国科技产业错失发展机遇;而中国脚踏实地的布局,正用实际成果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9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