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他不想毁灭中国。但特朗普从未说过他敢于毁灭俄罗斯。看起来,中国过去一穷二

百日依山尽 2025-10-29 20:31:09

特朗普说他不想毁灭中国。但特朗普从未说过他敢于毁灭俄罗斯。看起来,中国过去一穷二白,西方大小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中国又是不结盟国家,所以,西方对中国有心里优势。 “我不想毁灭中国。” 特朗普在 “志愿者联盟” 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抛出这句话时,台下的 30 国领导人反应平静。但熟悉他言辞风格的人立刻察觉到不对劲 —— 这位向来口无遮拦的美国前总统,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 “敢于毁灭俄罗斯” 之类的话,甚至在提及俄罗斯时,总会刻意回避直接的武力威慑表述,这种明显的态度反差,很快引发了外界对背后原因的热议。 特朗普的这种差异化表态,并非一时兴起。回顾他近年的公开言论,对俄罗斯的提及多与俄乌冲突、能源制裁挂钩,比如要求欧盟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却极少涉及军事层面的强硬威胁。 而对中国,他不仅多次在经贸、科技领域发难,还曾在 9・3 阅兵后不到 24 小时就翻脸,炒作所谓 “中国资助俄罗斯军事行动” 的话题,试图拉拢欧洲对华施压。这种反差的背后,藏着西方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心理惯性。 这种心理惯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近代历史。从大航海时代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清末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长期的实力差距让西方世界形成了一种固化认知。 即便是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部分西方势力仍抱着旧时代的偏见不放,认为这个曾 “一穷二白” 且坚持不结盟政策的国家,缺乏直接的战略威慑力,更容易被施压拿捏。有历史学者指出,这种心态与当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形成的 “中国不堪一击” 的印象一脉相承,是帝国主义思想的残存体现。 反观俄罗斯,西方世界从未有过类似的 “心理优势”。10 月 9 日北约东翼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升级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波兰与俄白两国的军演针锋相对,双方都明确释放了核威慑信号,俄罗斯更是直接将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融入演习。 这种硬碰硬的战略姿态,让西方清楚地知道俄罗斯的底线所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即便美俄关系紧张,也始终不敢突破军事对抗的红线,正是忌惮于俄罗斯强大的核力量与强硬的外交风格。 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也被部分西方势力误读为 “缺乏后盾”。他们忽略了中国在南海等核心利益区的常态化存在,以及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国防实力。 就像不久前美军 “里根” 号航母在南海坠机后仓促撤离那样,中方虽秉持人道主义立场表示愿意提供协助,但海空力量的常态化巡逻早已形成无形的威慑。可这种威慑在西方的固有认知里,往往被简化为 “不主动挑衅”,进而成为他们释放施压言论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中俄不同的战略应对方式,加剧了西方的态度分化。俄罗斯在北约东扩压力下,直接以军演、武器部署等强硬手段回应,波兰等国不得不将国防预算提升至 GDP 的 4% 以上以自保。 而中国始终以和平发展为导向,即便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无端指责,也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种克制反而被部分西方势力曲解为 “可欺”。他们没意识到,中国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天然气管道等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战略协作,早已打破了孤立施压的企图。 特朗普的言论看似矛盾,实则精准反映了西方世界的战略焦虑。一方面,他们想延续对中国的心理优势,通过言语施压遏制中国发展; 另一方面,又对俄罗斯的强硬手段心存忌惮,不敢轻易触碰红线。这种分裂的态度,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格外微妙,既不愿承认中国的崛起已改变实力格局,又不得不面对俄罗斯的直接威慑,最终只能在差异化表态中寻找平衡。 随着中俄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国防实力的稳步提升,这种基于旧时代认知的心理优势正在逐渐瓦解。西方世界或许慢慢会明白,中国的不结盟不等于无底线妥协,俄罗斯的强硬也并非不可沟通,用双重标准看待大国关系,最终只会陷入战略误判的困境。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290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