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杀人诛心。格力赢了官司,拿了16万赔偿,结果人家

韫晓生 2025-10-28 18:56:03

[中国赞]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杀人诛心。格力赢了官司,拿了16万赔偿,结果人家问对手是谁,格力那边的人就回了俩字:不群。   (信源:新浪财经——格力获赔16万元,董明珠称维权持续)   “是你吗,不群?”2025 年 10 月,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五个字,让一场胜诉官司瞬间升级为商战名场面。   这家刚凭借法律武器赢下16万侵权赔偿的家电巨头,没有选择直白宣战,而是用两个字的暗语掀起舆论风暴,将“杀人诛心”的公关艺术演绎到极致,更揭开了行业隐秘的黑公关生态。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网络围剿。几个月前,多个平台突然涌现大批抹黑格力的内容:汽车博主跨界测评空调,统一话术控诉“质量堪忧”;匿名账号刷屏编造“威胁顾客”的虚假投诉;甚至连测评视频都套用同一脚本,从文案到镜头角度高度重合。   格力法务部门追踪发现,这些账号均指向同一家 MCN 公司,典型的商业诋毁套路昭然若揭。   当法院最终判定侵权成立,责令对方赔偿16万并置顶道歉30天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维权已画上句号。但朱磊的回应打破了平静,他转发胜诉消息时抛出“不群”二字,瞬间点燃舆论。   熟悉行业典故的人立刻读懂其中深意——这一词汇曾被用来暗指 “表面道貌岸然,背后算计”,再配上“收手吧群”的话题标签,指向性已然明确。更耐人寻味的是,朱磊特意撇清与华为的关联,等于用排除法圈定了目标范围。   这波操作精准击中了舆论痛点。网友戏称“16万赔偿是挠痒,俩字吐槽才是重拳”,既避开直接点名的法律风险,又借大众联想完成舆论施压,堪称商战含沙射影的典范。   有人调侃岳不群躺着中枪,建议格力干脆注册“不群牌空调”;也有人点赞这种“文化人骂人”的智慧,认为比直白攻击更具杀伤力。   但舆论发酵没多久,剧情突然反转:有网友扒出朱磊晒出的 “黑料视频” 后半段竟在猛夸格力,所谓“黑公关”实为捧一踩一的友军内容,让这场声讨陷入尴尬境地。   闹剧背后是家电行业积怨已久的竞争暗战。格力与小米纠葛由来已久,从2013年十亿赌约到专利侵权纠纷升级,战火从空调延至智能家居领域。   2024年,格力起诉米家电风扇侵权胜诉获赔185万,小米以“生态链企业独立运营”撇清关系。如今黑公关疑云再起,本质是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模式市场争夺的必然碰撞,“不群”暗讽是矛盾的情绪化爆发。   16万赔偿数额虽小,但具重要行业意义。法院判决首次明确“统一脚本式抹黑”构成名誉侵权,为同类案件提供司法参照。   然而,这点罚款对专业黑公关团队微不足道,业内称此类批量诋毁服务报价低至每条5元,百账号矩阵月成本不足万元,却能给企业声誉造成千万级伤害。更堪忧的是,此套路已渗透多行业,小品牌常因一夜差评退场。   消费者成为这场商战的无辜受害者。汽车博主跨界评空调、统一话术淹没真实评价,普通用户难辨信息真伪。有格力老用户晒出用了十五年未坏的空调照片,称产品好坏自己清楚,非谣言能抹掉;也有人吐槽黑品牌现象,担心选靠谱家电只能靠运气。   这场“两个字的战争”最终以朱磊的模糊回应收尾,他表示“谁是不群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朗消费空间”。但行业乱象并未随之消散,黑公关换个马甲仍能卷土重来。   事实上,格力自身也在探索破局之道:直播拆解产品展示核心技术、邀请真实用户拍摄使用体验、线下开展“十年老用户回访”活动,用透明化手段构建品牌信任。这些举措印证了一个道理:应对谣言的最佳武器,从来不是口水战,而是扎实的产品与公开的沟通。   从十亿赌约到“不群”暗战,格力与对手的交锋史,也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升级的缩影。当市场从增量争夺进入存量博弈,企业更应守住底线——技术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口碑积累需要日积月累,而靠抹黑对手换取的市场份额终究难以长久。   如今,“不群”的热度渐渐退去,但它留下的追问仍在发酵:当商战沦为话术博弈,当信任被流量绑架,制造业该如何回归本质?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与其纠结谁是‘不群’,不如把精力放在造好每一台空调上——毕竟消费者的眼睛,从来都比公关文案更雪亮。”

0 阅读:2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