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傲慢无礼,突然取消访华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昨天对记者说,中德关系很重要,他想

未央秘史 2025-10-28 18:48:55

本来傲慢无礼,突然取消访华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昨天对记者说,中德关系很重要,他想尽快来中国访问…… 这位德国外长当初临行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访华,理由竟是中方只安排了王毅外长会晤,觉得“日程安排不够充分”,这话说出来谁能信服。 要知道,两国部长级会晤本就是对等外交的常规操作,他却拿这个当借口临时变卦,说白了就是骨子里的傲慢在作祟,此前他就多次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说三道四,指责中国“具有侵略性”,把干涉中国内政当成了彰显自己立场的筹码,完全没把中德关系的重要性放在眼里。 可他万万没料到,短短几天时间,局势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示好。 德国的经济命脉早就和中国紧紧绑在了一起,尤其是在稀土和汽车芯片这两大关键领域,简直是离了中国就玩不转。 根据德国原材料署的研究,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70%,深加工占比更是高达93%,而德国每年进口的5200吨稀土原材料中,71%都直接来自中国。 这些稀土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德国90%的稀土都用在汽车、化工厂的废气净化催化剂上,对于以高端制造业为支柱的德国来说,这就是“工业的维生素”,没了它,汽车生产线都得停摆。 更要命的是汽车芯片,德国每辆汽车搭载的安世半导体芯片最多能达到五百枚,小到车灯开启、后视镜折叠,大到车辆控制系统,都离不开这些芯片。 可自从荷兰政府强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后,东莞工厂就限制出货,德国汽车行业瞬间陷入供应链断裂的危机,不仅大众、宝马这样的车企受影响,就连道依茨集团、凯傲集团、西门子这些行业龙头也没能幸免,欧洲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企业更是100%使用该品牌芯片,机械制造业的依赖度也高达95%。 这些实打实的困境,可不是他当初耍脾气就能解决的,而中美经贸谈判的最新进展,更是让德国坐不住了。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双方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就海事物流、关税暂停期、出口管制等多个重要议题形成了初步共识,这种务实合作的态势让德国彻底慌了神。 要知道,中国已经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德两国近40%的贸易量都经由汉堡港完成,2024年汉堡对华贸易额就达到120.2亿欧元。 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是深入骨髓,宝马2024年在华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既是宝马全球最大市场,也是其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而大众、奔驰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也都超过了29%。 眼看着中美在经贸领域逐步达成共识,德国要是还抱着之前的强硬态度,错过与中国沟通的机会,不仅稀土供应没着落,汽车芯片的问题难以解决,就连在全球贸易格局中都可能被边缘化,这种损失是德国经济根本承受不起的。 毕竟德国经济已经停滞了三年,默茨政府本就寄希望于通过对华合作重振经济,瓦德富尔之前的任性操作已经引发了德国国内的巨大争议,社民党议员直接批评他发出“不良信号”,企业界更是怨声载道,原定随行的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这本身就是对他强硬路线的不信任投票。 其实瓦德富尔心里比谁都清楚,欧盟所谓的“应急计划”根本解不了近渴。 欧盟虽然想着提升矿产本地生产、建立战略储备中心,但稀土开采和深加工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目前国际稀土价格偏低,其他国家的新项目根本难以盈利,短期内根本无法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之前欧盟还威胁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甚至支持对中国动用“金融核选项”,可真到了供应链可能断裂的关头,也只能放下身段邀请中方代表团赴布鲁塞尔会谈,希望中方允许芯片临时出口。 这种一边威胁一边求助的操作本就十分滑稽,而作为始作俑者的瓦德富尔,自然更清楚只有亲自来华沟通,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他现在强调访华是“推迟”不是“取消”,急着要和中国外长通话、尽快访问中国,说白了就是看清了现实:没有中国的配合,德国的核心产业就会陷入困境,之前的傲慢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态度转变,只有权衡利弊后的趋利避害,瓦德富尔之前之所以敢傲慢无礼,无非是觉得德国在高端制造业上有优势,想通过示强来换取更多谈判筹码,可他忘了,如今的国际合作早已是互利共赢的格局,单方面的指责和威胁根本行不通。 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本就是依法依规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并非针对某个国家,可德国却一边依赖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一边对中国指手画脚,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现在他急着转变态度,说到底还是怕自己的任性让德国企业买单,怕在全球贸易格局中被甩在后面。 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操作,着实让人觉得可笑,也再次证明了在国家利益面前,傲慢与偏见从来都是最没用的东西,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真正维护好双边关系。

0 阅读:131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