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武器看似性能强大,其实在半导体,和高精度加工方面,落后于西方。只能通过设计,来弥补这些缺陷!导致苏系装备在单一性能上出色,整体性能却不算顶尖。 比如T-72坦克的125mm火炮火力堪称冷战顶尖,可火控系统仍依赖机械瞄具,缺乏激光测距仪与计算机弹道修正系统,远距离命中率不足30%,面对配备数字化火控的美制M1 Abrams时,往往没来得及瞄准就已被摧毁; 米格-25虽凭不锈钢机身实现高速飞行,能甩开早期导弹,但其雷达竟是电子管结构,体积堪比洗衣机,不仅抗干扰能力差,还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在海湾战争中,多架米格-25,被配备先进电子对抗系统的F-15击落。 而苏联电子工业落后的根源,与其战略选择,密切相关。 冷战时期,苏联将资源过度倾斜给导弹、核武器等“战略重器”,电子工业仅围绕军工需求发展,忽视了民用领域的技术迭代。 欧美通过消费电子(如彩电、计算机)推动半导体小型化、高精度化,苏联却始终依赖粗放的电子管技术,晶体管研发滞后欧美近20年。 同时,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无需追求技术突破,也难以吸收外部先进经验。 最终导致苏联在半导体材料、高精度加工等领域全面落后,连坦克火控、雷达这类基础电子设备,都无法实现小型化与集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