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古凌零 2025-10-25 20:13:19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高速公路这些年建得飞快,从十年前的9万公里蹦到现在的18万多公里,全球第一的规模。但账面上亏了6万亿,2022年单年就亏了7000多亿,这钱主要就是建设模式惹的祸。 中国修路基本靠贷款,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公司从银行借钱,先把路铺出来,再用过路费慢慢还本付息。 这套统贷统还的玩法,好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短时间就把全国路网拉起来,但坏处也明显,利息堆得老高。 例如,每年光利息就得还2000多亿,过路费收上来一半直接进了银行口袋,剩下的还得养护路、管理人、交税。东部路好点,车多费收得多,但西部山区路修得贵,车辆少,收入连利息都不够。 像贵州那些盘山路,一公里成本2亿起步,桥梁隧道占七成,修起来费劲巴拉的,收的费根本回不了本。加上物价涨,建材人工都贵了,原收费标准跟不上,亏损就成了常态。 这亏为的是国计民生。西部偏远地方通了路,农产品运出去快了,农民收入涨,工业园建起来,物流成本降,企业发货从广州到成都以前三天,现在一天搞定,这拉动的经济效益可不是小数。 交通部数据显示,2023年到期债务5.8万亿,云南某公司收10亿费还12亿利息,本金动都动不了。中西部像京新高速阿拉善段,100公里就仨收费站,一天钱不够电费,这不亏才怪。 春节国庆放行免费政策,2023年春节7天少收198亿,惠民是惠了,但运营公司得扛着养护费和贷款利息。 中国高速还在还债期,新路多,投入大,短期收支不平很正常,但长远看是投资未来。战略价值大,青藏路亏本但保障部队后勤,新疆路拉动棉花运输,占全球六成市场,这些账面外的好处,哪能光看亏多少。 美国的州际公路网7.6万公里,90%不设收费站,钱全靠隐形收费,主要是燃油税。 联邦税每加仑汽油18.4美分,柴油24.4美分,加上州税,普通家庭一年加油600加仑,得交110美元过路费,比中国ETC用户年均400元人民币还高。 公路信托基金每年进账430亿,就靠这个。车辆销售税、注册费也注入基金,联邦统筹分给各州修路养路。话说他们修路早,上世纪50年代就铺好了,大部分成本通过几十年税收摊销完了,现在吃老本。 东部车多,税收足,中西部平原修路便宜,一公里不到3000万美元,标准低,双车道多,缝缝补补用着。土地财政也帮大忙,1956年法案规定高速旁5公里土地增值归政府,洛杉矶10号路建成地价翻20倍,卖地钱够再修三条。 休息区外包狠,矿泉水卖5美元,广告牌年租百万,拖车每英里800美元,这些收入不公开,但明尼苏达州一条路广告就赚2400万。 总盈余数百亿,但也面临问题,电动车多,油税收不上来,得琢磨里程收费。底特律那些破路和大桥塌了,基础设施老化得投钱修。 他们的模式是先有钱再修路,没债压着,税费分散到用车环节,开得多缴得多,公平点。但国情不一样,美国地广人稀,车流量集中东部,早修早盈利。 对比中美,收费免费只是表象。中国收费是明码标价,还贷压力大,美国免费是藏在油价里,实际缴得不少。中国地形复杂,山区多,修路成本是美国的3倍,抗震防洪按百年标准,质量高。 中国用30年走完西方百年路,速度快,债务就堆起来了。维护成本也高,占通行费四成以上,美国才一成。节假免费政策让中国运营方亏更多,美国没这负担。 中国货车主力,磨损路狠,如果学美国油税,私家车就给货车买单,不公平。 电动车渗透中国快,油税模式未来难持续,美国也头疼这事,开始研究新办法。中国高速不只为经济效率,还为均衡发展,甘肃青海路车少,但通了就能出山进城,旅游起来,产业链活。 账面亏6万亿,但拉动GDP300万亿,修1公里高速耗500吨钢3000吨水泥,养活200岗位。 贵州通高速后,大数据中心落地,华为腾讯服务器进山洞,省电费够修两条路。技术输出也赚,港珠澳大桥、终南山隧道专利卖到东南亚非洲,上百亿欧元。 中国模式是为发展交首付,美国是老房东吃利息。

0 阅读:0
古凌零

古凌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