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

悠然话史 2025-10-24 21:38:13

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头时,审讯室的门打开了,走进来的人,竟是他昔日在黄埔军校十分器重的学生鲍靖中。   1927 年 4 月上海审讯室。   铁窗透进的光里浮着尘埃,周恩来靠在墙前,指尖无意识摩挲袖口。   门轴 “吱呀” 响,走进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肩章闪着冷光。   “周主任?” 对方开口时带着迟疑,周恩来抬头 —— 是鲍靖中。   黄埔军校里那个总追着问战术的学员,此刻是国民党审讯官。   当年他在军校建立的政治工作制度,正是鲍靖中曾学过的课程。   1927 年 3 月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筹备处。   周恩来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街巷:“这次要避开租界盲区。” 他将全市划分为七个作战区,把兵力密集的闸北定为攻坚重点。   “前两次栽在准备不足,这次每支队伍都要配联络员。”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蒋介石那边有动作,大家要警惕。” 窗外,80 万工人待命罢工,铁镐敲地声像蓄势的惊雷。   1927 年 4 月斯烈的办公室。   周恩来坐在沙发上,斯烈端着茶却不碰,只绕着话题闲聊。   “起义后续物资,我们得尽快落实。 ” 周恩来主动提正事。   这场起义已攻下六区,只剩闸北仍在激战,伤员急需救治。   斯烈笑着摆手:“不急,先喝茶,咱们慢慢聊。”   周恩来心里一沉 —— 对方在拖延时间,门外隐约有脚步声。   果然,当他起身要走,几名士兵突然冲进来,扣住他的胳膊。   1927 年 4 月审讯室的桌前。   鲍靖中把茶杯推到周恩来面前,声音压得很低:“主任,我不认同内战。”   周恩来端起茶,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你不怕被牵连?”   “怕,但更怕对不起您当年教我的‘救国’二字。” 鲍靖中攥紧拳头。   他想起周恩来在军校讲的 “军民同心”,这才决心冒险相助。   “我找了套士兵军服,夜里换了装,我送您出去。” 窗外传来哨声,鲍靖中赶紧把军服塞进周恩来怀里。   1927 年 4 月第一次脱险后的小巷。   赵舒送周恩来走出斯烈的地盘,反复叮嘱:“躲进居民区,别露面。”   周恩来租了条小船,在夜色里划向平民区,船桨搅碎水面的月光。   他此刻已在构思新的反击 —— 南昌起义的计划正在酝酿。   他换上粗布衣裳,藏在一间小阁楼里,白天不敢开窗。   可国民党搜捕太紧,第三天傍晚,敲门声还是响了 —— 这次没躲过。   被押走时,他望着阁楼的窗户,心里想着未竟的革命事业。   1927 年 4 月深夜的军营角落。   鲍靖中带着换好军服的周恩来,贴着墙根往前走。   哨兵盘问时,鲍靖中挺直腰:“这是我的勤务兵,跟我去查岗” 哨兵没多问,挥挥手放他们过去。   走出军营大门,周恩来握住鲍靖中的手:“多谢,后会有期。” 此刻他已下定决心,要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鲍靖中摇摇头:“您多保重,别让人认出。”   1949 年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坐在办公桌前,翻着旧照片,手指停在黄埔军校的合影上。   桌上摊着《共同纲领》草案,这是新中国的 “临时宪法”。   “当年救我的鲍靖中,还没找到吗?” 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一直在打听,可他后来好像离开军队,没了消息。” 周恩来叹了口气:“他是恩人,不能忘了。”   他刚协助毛泽东指挥完三大战役,正全力筹建新中国。   1957 年北京的会议室。   工作人员推门进来:“总理,找到鲍靖中了,他在天津。”周恩来猛地抬头,眼里闪过光亮:“快,请他来北京,我要见他。”   他刚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为中国赢得国际声誉。   几天后,会议室的门打开,鲍靖中走进来,头发已有些花白。   “主任!” 他开口时声音发颤,周恩来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   “靖中,多年不见,你还好吗?” 两人聊起当年,也聊起西安事变时的斡旋。   如今,这段师生相助的故事,被记录在党史资料里。   周恩来从黄埔建军到开国总理,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世人铭记。   他领导南昌起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功绩彪炳史册。   1927 年的那次脱险,只是他波澜壮阔革命生涯中的一瞬。   而鲍靖中的义举,恰如星火,映照出他 “救国” 初心的强大感召力。     信息来源: 周恩来纪念网———“4.12”政变周恩来是如何被捕的?   周恩来纪念网——"4·12"政变周恩来一度被捕 被黄埔同学搭救【2】   百度百科———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0 阅读:604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