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

承影简史 2025-10-24 16:59:35

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马六甲海峡虽然没有明面上的“过路费”,但有各种服务费,像船加油、修船、转口这些,而这些钱里,中国商船缴的占了大头。 马六甲海峡每年过10万艘船,全球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都从这过,中国80%的原油进口以前都得走这。 新加坡就卡在海峡最窄的地方,占着地理优势当“中间商”,2024年处理了4112.4万箱集装箱,90%都是转口的,说白了就是靠过路船吃饭。 更赚的是加油生意,去年卖了54.92万吨燃油,占全球航运燃油六分之一以上,这些油大多加给了中国商船,毕竟我们的货轮来往最频繁。 所以虽然没有“过路费”这个名,但实质的钱,中国确实是主要缴纳方,这事儿没假。 更让人不舒坦的是,新加坡拿着这些从中国商船身上赚来的钱,转头就给美国缴“保护费”,之前新加坡花10亿美元买4架P-8A,单价2.4亿美元,比正常价格高不少,后来又花27.5亿美元买12架F-35A,单机超过2.1亿美元,而美国自己买才不到1亿美元。 懂行的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正常军购,就是给美国交保护费,那些战机顶多算“赠品”。 新加坡弹丸大的地方,没有战略纵深,买这些战机根本起不到多大防御作用,说白了就是花钱求美国罩着。 可它缴保护费的钱,追根溯源都是中国商船给的服务费,等于我们间接帮它给美国交钱,你说这事儿气人不气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早就不想被马六甲卡脖子,直接开了新航线,新加坡这下是真慌了,一点悬念没有。 先说北极那条航线,以前大家觉得北极全是冰走不了,现在全球变暖,夏季无冰期从2000年的2个月变成4个月,有的年份能通8个月,早就能走大船了。 2025年上半年北极航线货运量都1800万吨了,比去年涨45%,十年翻了13倍,中国商船占了35%的量,拉的都是以前必须走马六甲的液化天然气、铁矿石这些刚需货。 从上海到鹿特丹,走北极比走苏伊士运河近2800海里,少走15天,燃油成本降30%,一艘大货轮单趟能省80万美元,换成人民币500多万,哪个船公司能不动心? 除了北极航线,我们还开了陆路通道,今年7月“郑和号”海公铁联运班列从昆明首发,走中老铁路到老挝万象,再转公路或铁路到泰国港口,最后海运到孟加拉国,直接绕开马六甲。 这条线把昆明到吉大港的距离缩短近三分之一,时间从35天减到18天,效率提升一半以上。以前西南的货物得出海走马六甲,现在直接从印度洋港口走,省了多少事。 而且这线路还有分支能到新加坡,但货物都不用在新加坡转口了,等于直接抢了它的生意。 新加坡的好日子这下要到头了,数据骗不了人。 2024年它港口吞吐量看着高,是因为红海危机船都绕路,属于特殊情况,根本长不了;2025年中美航线一调整,它港口吞吐量直接降了8%,相关企业股价跌了20%多。 要知道海运业占它GDP的7%,养活17万人,全靠马六甲这独一份的位置,现在船都改走北极和新陆路通道,来新加坡加油、修船、转口的船少了,它的收入肯定往下掉。 之前它想建大士港、搞替代燃料自救,但大士港就算2027年建好,没船来停靠也是白搭,替代燃料的量根本填不上北极航线分流的缺口。 专家都预测,到2030年北极航线货运量能占亚欧海运的10%,2050年可能到30%,到时候新加坡那点优势还剩多少?7%的GDP贡献怕是保不住。 以前新加坡总觉得靠马六甲能吃一辈子红利,拿着中国的钱讨好美国,现在我们自己开了新航线,等于断了它的财路,它能不慌吗? 以前船不得不停新加坡,现在有了更省钱省时间的选择,谁还愿意多花钱绕远路。 那些靠港口吃饭的工人,依赖船运生意的商店,迟早要受影响,这不是猜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儿。 新加坡慌就慌在,它的好日子全是靠地理位置赚的,现在这位置的独特性没了,保护费可能都快缴不起了,你说它能不着急吗? 其实这事儿也怨不得别人,是它自己选的路,放着送钱的大客户不珍惜,非要去抱美国的大腿,现在我们有了替代方案,它只能自己扛着。 以后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的陆路通道也会越修越完善,新加坡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它现在慌是必然的,这都是它之前的选择造成的结果,一点都不冤枉。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