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进口公交巴士加收百分之十的税,不碰卡车,只盯巴士,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的工厂造的车,也被算作进口,得交这笔钱,车是本地造的,工人是本地招的,可政策一出来,照样得掏钱。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针对性打压,明眼人一看就懂。比亚迪2013年就砸了2.5亿美元在加州建厂,招了700多个美国工人,拉动当地35%的就业增长,妥妥的“美国制造”典范。 人家工厂年产能1500台电动巴士,跑遍美国13个州,订单超700台,还帮兰卡斯特市把失业率从24%降到4%,犯罪率都降了40%。这样的功臣企业,居然被戴上“进口”帽子,道理何在? 美国口口声声说“公平竞争”,转头就玩双重标准。对自家车企的零部件关税减免延长到2030年,却对贡献巨大的中企下狠手,这哪里是保护本土产业,分明是怕中国技术抢了风头。 世贸组织早就裁定美国对华加税违反规则,可他们压根不当回事。这次只盯巴士不碰卡车,就是因为比亚迪在电动巴士领域的技术和销量,让美国本土企业望尘莫及。 穆迪数据早就戳破真相: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对华加税92%的成本,每个家庭每年多花1300美元。加税最终坑的是美国老百姓,抬高公共交通成本,损害的是自己人的利益。 比亚迪在美建厂时,把电池厂开进废弃啤酒厂,硬生生破解“买美国货”的政策围堵。这样诚意满满的合作,换来的却是关税大棒,寒的是所有在美投资中企的心。 美国汽车制造商游说几句,白宫就立马调整政策减免关税。对比亚迪这样的外资企业却百般刁难,这种区别对待,暴露了其贸易政策的自私与短视。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靠的是技术突破和完善的产业链,不是靠保护主义。美国想用关税阻挡进步,只会让自己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越跑越慢。 众多美国企业和行业协会早就反对对华加税,列举的理由包括扰乱贸易秩序、减少就业、增加负担等。可美国政府无视民意,执意推行单边主义,终将自食恶果。 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每天能帮美国公交系统节省190升柴油,运营成本降低50%,既环保又经济。这样的好产品被打压,受损的还有美国的绿色发展进程。 美国一边喊着“合作共赢”,一边挥舞关税大棒,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只会让其在国际上失去信誉。贸易不是零和博弈,打压别人终究无法让自己更强大。 中国企业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韧性,不会因为一场不合理的关税就退缩。公道自在人心,单边主义终将被时代潮流抛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