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

士气沉沉 2025-10-23 15:55:46

[微风]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全世界有目共睹。经济上,我们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军事上,航母从无到有,从滑跃到电磁弹射,万吨大驱像下饺子一样服役,各种型号的导弹更是让潜在的对手不敢小觑。 这种速度,这种规模,在人类历史上都少见。可树大招风,你跑得太快,后面的人看着眼红,前面的人又怕你抢了他的位置。这种复杂的情绪,在一些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美国。 美国现在的心态,就像一个百米赛跑中被突然超越的冠军,既焦虑又有点恼羞成怒。它不再相信能通过公平竞争保持领先,于是开始动用盘外招。最明显的就是拉帮结派,搞各种小圈子。 以前我们常听的是北约,现在呢?印太地区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搞得风生水起,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时不时凑一起开会、军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针对的是谁。这还不够,后来又搞出个更紧密的“奥库斯”(AUKUS)联盟,美英两国直接要帮澳大利亚搞核潜艇。 这可不是小事,核潜艇是什么?是能长期潜伏、战略威慑力极强的水下幽灵。把这么个大家伙放到我们家门口,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打破地区军事平衡,给中国施加最大的压力。 这些小圈子不是光说不练的。南海的风浪就没真正平息过。菲律宾最近的姿态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从以前相对温和,到现在频繁在仁爱礁、黄岩岛等海域挑起事端,背后显然有外部势力的撑腰和鼓动。 美国还不断加大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拉着盟友的军舰一起来,今天这艘航母编队路过,明天那两栖攻击舰又来搞联合演习,秀肌肉的意味非常浓。 台海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对台军售的级别越来越高,从防御性武器慢慢向进攻性武器倾斜,一些政客更是像走马灯一样窜访台湾,不断触碰中国的红线。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把水搅浑,让你疲于应付,拖慢你发展的脚步。 这种围堵,其实早就不只是军事层面了。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战斗,可能比真刀真枪的冲突还要激烈。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加征的关税至今还在。更狠的是科技封锁,尤其是芯片领域。 他们联合荷兰、日本等盟友,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和芯片制造技术,就是想卡住我们高科技产业的脖子。 他们管这叫“去风险”,说白了就是要在关键领域跟你“脱钩”,把你排除在他们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之外。这种打法,比军舰的炮火更隐蔽,但杀伤力同样巨大,它瞄准的是我们发展的根基。 面对这种全方位的压力,我们手里的航母和导弹,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当然是定海神针,是国家安全的最后屏障。没有它们,我们连跟对手坐下来谈的资格都没有。 但正如那个俄媒观点所警示的,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一对一的单挑了。一旦开战,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由美国主导,拥有先进技术、情报共享、后勤互补的联盟体系。 你的导弹再厉害,能同时应对来自海陆空天网多个维度的攻击吗?你的航母战斗群再强大,能顶住整个联盟体系的持续消耗吗?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国家综合实力、战略意志、乃至国民心态的全面较量。这盘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这就引出了那个最核心,也最让人纠结的问题:真正的尊重与和平,到底是怎么来的?是靠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崛起”、“永不称霸”,用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去感化对手,慢慢赢得他们的认可? 还是像那段俄媒评论所说的,必须经过一场彻底的、让对手刻骨铭心的胜利,用绝对的实力打消所有幻想,才能换来长久的安宁?我们当然希望是前者,这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利益。但现实是,当别人把刀架到你脖子上的时候,你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吗? 和平的愿望,是否需要强大的武力来捍卫?这种捍卫的边界又在哪里?这其中的矛盾和张力,恐怕是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世界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旧的秩序在动摇,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中国的崛起是这个时代最重大的变量,也因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未来的路怎么走,是继续在夹缝中寻求合作与发展的空间,还是不得不为捍卫核心利益而准备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那么,你认为,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该如何破局?是经济上的你追我赶,还是最终不可避免地要靠实力说话?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